«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浮山 尧山 神山神奇之谜(三)
◆ 张奇志

骏驰星列 辉耀神山

帝尧在浮山的传说,不独限于尧山与天坛山,仅从县域的许多地名和遗址来看,浮山与帝尧也有割不断的“血缘”关系。

浮山尧山之顶有“龙井”,传为帝尧亲手开凿。其上覆有“龙亭”。现“龙亭”不在,“龙井”尚存,深不可测。

浮山县南部的东张乡有以“尧”字打头的三个村子。曰:“尧头”、“尧上”、“尧村”。

在县东北二十里处有“北天坛山”亦名“北尧山”,山上原有尧庙,已毁圮。

县东北部四十里处有牛首山,传上古时山上有黑风洞,洞内有妖,以黑风黑水作怪。后尧母平妖,变黑风洞为清风洞,百姓始安居乐业。为记念尧母,百姓在“始德里”修建了一座尧姑庙。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十献牲演戏。帝尧也在每年的此日从平阳东去探母,探母后再到浮山巡视,行至五里开外,在河边一个台子上马,后人就将此村名为“马台村”。

浮山、尧山、神山之所以神奇,帝尧、丹朱在史籍和传说中担纲了神奇的主角并演绎了神奇的故事。但神奇并不限于此,如果以时间为坐标,以人物故事为辐射,那么更多的神奇和传奇就贯穿于浮山历史文化的承启和繁衍之中。在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上,英雄豪杰,俊彦奇才,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星光闪烁,辉耀河山,留下了说不完的传奇和神奇。这无疑是神山神奇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本文以探讨浮山与尧文化为主旨,其他不再一一展开论述,只罗列一些著名人物和事件的大纲。

相传,伏羲氏部落曾居于浮山东北四十里的牛首山泰皇峪,伏羲先天下而王,被称为泰大帝或泰皇,并传在此地推演太极八卦。炎帝也传在牛首山族居,炎帝牛首人身,长于姜水,以火德王,在此地立柱测天。

洪崖子(姓张名果,字居敬,后人称张果老)故居是东张乡仁彰村。其果老墓也在仁彰村村西之半,名曰“柏林坡”并存有张氏祖宗家谱,“果老故里”碑石一幢。

春秋时期的羊角哀和左伯桃生死相依的故事发生在本县二峰山一带,后曾把此山改名为“羊角山”。

相传,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曾在浮山西韩村、辛城饮马屯兵,横刀弯弓。至今存有“马道里”“青龙堡”及古城垣遗址。

霍光,本县南霍村人,汉室三朝辅政大臣,村之北有其“花园”遗址,名“丞相河”。现存“汉大将军博陆侯墓”墓碑一幢。

隋末唐初,有“神人”在羊角山五显其身,指点李唐江山。后李唐王朝在东张乡贯里村兴建“庆唐观”,后名“天圣宫”供奉老子圣像,以为李唐家祠。并改浮山县为“神山县”“羊角山”为“龙角山”。现存有遗址并保留历代碑碣47幢。尤以唐玄宗御制御书,“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碑”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天圣宫”为海内外所公认的道教发祥之地。

宋太祖赵匡胤起兵之初,与郑恩、柴荣途经浮山,在浮山城东二十里处“董大桥”与当地董家五兄弟和其妹董千金较考武艺落败,遂奔平阳而去。

明末时李自成曾在县城北五里许的诸葛村操练兵马。

《弟子规》是童蒙养正的读物,亦是成人遵循的规范,自问世后风行华夏。它的作者是清乾隆年间浮山佐村人贾存仁。这已成为学界和史学界的共识,所以有“天下弟子皆归神山”之说法。

1938年2月28日,朱总司今率八路军总部抵达寨圪塔三交村,彭德怀副总司令、副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同时到达。在此地教育组织群众抗击日寇,保卫家乡。

1942年4月15日,邓小平在浮山的天坛里、遆家垣、米家垣、大圪塔山、司空山指挥了著名的“四?一五”战役。毙伤闫顽军392人,俘敌718人。

人文而外,单从浮山地理和人口来讲,也有诸多“神奇”。浮山的国土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13万,皆为全国的万分之一,农民人数、党员总数也是全国的万分之一。中国古称“神州”,浮山古名“神山”。

浮山,尧山,神山,神奇之处,从历史到文化,从地域到巧合,从故事到传奇还有很多很多,限于篇幅,就此打住。

以邑域而言,每块土地都承载着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传说,是代代相因,口耳相传,有了文字以后的记载是刀笔如凿,彪炳青史。二者相互补充,然或都有缺逸或都有夸饰的成份,但它们都包含了中国最真实也最为神秘的历史轨迹和文化信息。

尧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浮山的独特视角来看,更是一座含金量颇高的文化金矿。挖掘、开采、利用这座金矿,不仅使我们能够廓清历史的尘埃,还原历史的真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研究、继承、传播的过程中能获取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先圣先哲的政治智慧、治世方略和做人的大道理,甚或能破译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神秘的密码。这无疑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有着不可估量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让我们用浮山的一首民谣来表达我们对帝尧的无比崇敬之情。

尧山苍苍,潏水泱泱,

帝尧功德,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