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头等杀敌功勋章的红色基因(三)
四
说起苗长青入党的故事,不得不提到苗长青的爱人李华平。
1965年全县民兵集中在西佐村训练,当时,苗长青正在组织大家进行战术训练,满身都是黄土,接到通知还有7名诸葛村的民兵要来这里集训,便整好队伍到门口列队迎接。
于是,李华平带着队进入训练点时,就见到了苗长青站在连队前指挥着唱歌:“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这首《打靶归来》,让李华平顿感温暖。
李华平听过苗长青的事迹,并且那年苗长青带领民兵表演团体红缨枪操练时,她也正在参加射击比赛。红缨枪操练的示范表演在在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李华平一行人安顿好后,在训练休息时,负责训练的城关武装部长高连生与他俩开玩笑,你们俩人很般配。并告诉李华平,训练期间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找苗长青连长。两个人的缘分也就此结下,因为都是训练负责人,两人在比赛时是对手,训练间隙是朋友,经常相互促进、相互鼓励。
而此时的李华平已经于1964年入党,苗长青才刚当民兵连连长,正处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期。想着心仪的优秀女民兵,已经走在了自己的前面,苗长青自然不甘心落后,更加努力训练工作。甚至决心若是不入党,婚便不结了。
两人因为组织培养结缘,但更离不开两人各自的努力和付出。
五
李华平能成为“神枪手”与她的勤学苦练分不开。1960年,小学毕业的李华平回到家中务农,因为有些文化,被大队选为通讯员,经常参加大队组织的学习、教育等集体活动。在学习通报中听得最多是战斗英雄的故事,对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倒背如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李华平的思想影响很大,也因此积极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
李华平刚开始练枪时用的是木枪,即便如此训练热情丝毫不减。集体训练时,她就先借战友的真枪体验。因为木枪比真枪轻些,她回了家就在木枪身上吊上几块砖头,端着木枪练臂力。
一天,李华平背着一支配发的“七九式”步枪回了家,昂首挺胸,显得格外精神。家中的妹妹李宝平第一次见到真枪,想从姐姐的背上接过枪,自己摸一摸、试一试。李华平自然不让,向后退了一步。平时在家里,李华平凡事都让着妹妹,所以妹妹也没有准备,踉跄了下,自己把自己跘着了,扑到了姐姐身上。
李华平耐心地解释道:“这是‘七九’式步枪,有些陈旧,枪口松。你没学过,我怕你受伤。”说完,李华平拉着妹妹到院子,让妹妹在一旁看她练习射击。
她学着老班长教的方法练习着射击、瞄准,一边念着“标尺缺口、准星、靶心——三点成一线”,一旁的妹妹也学着姐姐端枪的样子,跟着念。
练习完后,又教妹妹认识枪的零件。妹妹看着姐姐小心翼翼地把枪栓、刺刀卸下来,用一块沾了油的布将枪身擦个遍,还用布裹着一根通条伸进枪管擦拭。
李华平擦完继续跟妹妹讲道:“宝平,因为七九式比较陈旧,拿到之后要检查仔细些,比如看枪口松不松,就把子弹头倒插进枪口,若是枪口松,便会左右摇摆,这样的枪打不准。”
李华平还跟妹妹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打靶的经历。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全大队民兵集中在一个黄土坡上,对面立起几块靶子。负责组织打靶的干部,提醒着都要瞄准了靶子打。那时进行的是有依托射击,李华平按照口令和平时练习的方法,趴下身子,握住枪、推子弹上膛,再次调整后,用右肩窝牢牢顶住枪托,瞄准前方的靶子,屏住呼吸,扣动扳机,“嘭”“嘭”“嘭”地几声响,对面几块靶子上冒出火药的烟。由于肩膀顶得紧,李华平第一次打靶枪托没有怼疼肩膀。
看着姐姐神气十足的样子,李宝平决定到了年龄也去当民兵,扛步枪、学射击。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没过两年,民兵训练场上就多了一对“姐妹花”——李华平、李宝平。
关于李华平“神枪手”称号,还有一件趣事。一次在县武装部表演打瓶子,瓶子里装着石灰,一共三发子弹、三个瓶子。李华平打出第二发子弹命中第二个瓶子后,被打碎的第二个瓶子的碎片,砸中了第三个瓶子,这就出现了两发子弹击中三个瓶子的情况,李华平“神枪手”的名声更响。
六
1966年,苗长青与李华平结婚,李华平随丈夫到了西佐村,将重心放在了家庭上。而苗长青则继续在民兵连担任连长,一干就是八年。母亲曾对他说:“长青,你是最像你父亲的孩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年,父亲打鬼子、打国民党保村里和平;如今,苗长青执勤站岗、辛苦劳作为村里建设。
苗长青也在这些年,更懂得父亲的语重心长:“你要回到农村去,同乡亲们一起干。如果一开始就当干部、就在城镇,很多道理你不会懂,也不会明白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
那时,不少党员家境困难,几分钱的党费可能都拿不出,他们便将家中的鸡蛋交上去抵五分钱,即便如此也要把党费交了,从没有一名党员拖欠过一次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