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模范民兵”苗长青
一枚头等杀敌功勋章的红色基因(二)
◆ 刘昱岑 王昆

那时没有分地,大家都一块干活。苗长青将内心的不满和焦灼发泄在了农活里,埋着头,只是一个劲的干活,乡亲们夸他干活又快又好,他也只是撇撇嘴勉强地笑一笑。休息时,也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不与乡亲们交流。

回乡好几天了,母亲看着仍旧是闷闷不乐的儿子是既着急也心疼。

这天夜里,母亲整好床铺,便想同儿子谈谈。不曾想,隔壁院子里的小伙在院外叫喊着:“婶子,俺娘和她嫂子又吵起来了,婶子您快来啊!”苗长青母亲听闻,来不及穿好鞋,顺手拿了件衣裳,批着就出去了。

过了好一会,母亲回来见苗长青盘腿坐着便问道怎么还不休息。

苗长青问道:“母亲,现在怎么忙起村里间这些事情了。”

母亲说:“原先村里选我当妇联主任,那会家里孩子多,怕耽误事没敢答应。现在你们都大了,我能为村里多做一点是一点,更何况我还是名老党员。”母亲说完拍了拍苗长青的肩,催促他早些休息。

母亲的一番话在苗长青脑中缠了一夜。第二天,苗长青开始慢慢地和村里的人打成一片。村里大多数人都没出过村,最远就是到镇上赶集做买卖,城市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劳作间隙,苗长青便坐在乡亲们围成的圈子中间唠唠城市里的生活和新鲜趣事,金灿灿地田野间欢声笑语不断。大家都觉着苗长青能说会道,脾气又好,便推荐他去参加村里的民兵连。苗长青出身清白、政治可靠很快便成为民兵组织的一员。

可第一天的训练,却让苗长青慌了手脚。夜里,苗长青睡着,迷迷糊糊地听见村里的喇叭喊着:“民兵紧急集合!”之前夜里也听到过,便没在意。直到母亲晃了晃他的身子,边叫边拍打他被子外的手臂:“长青,长青,村里民兵集合了。”

苗长青睡眼惺忪有些纳闷,眯着眼刚想问母亲,民兵集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话还没到嘴边,就想起来白天领着自己登记的民兵告诉过自己,参加了民兵今后有活动必须积极参加,夜里常有紧急集合,要高度警惕。

苗长青连忙翻起身,穿好衣服,拿上配发的红缨枪快步往集合点跑。

民兵活动点已经集合不少人了,民兵连连长秦廷怀正在清点人数。苗长青出来时有些着急,穿着有些单薄,夜里的凉风吹在身上,让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一旁地老同志看见了,给他介绍经验:“长青,下次来不及,可以把衣服拿着,一边跑一边穿,不耽误事。”随后又建议苗长青赶紧跑回去加件衣服,有些民兵住的远,还得一会才能集合完毕,没准集合完还有其他训练。

苗长青听完又赶紧往家里跑,气喘吁吁地回到家里,拿了件厚实些的衣服刚想往外跑。母亲一把扯住他,提醒道再着急衣着要整洁。原来,因为心急,苗长青内衬的衣服扣错了位。

村里民兵集合完毕后,连长秦廷怀讲评了此次紧急集合总体情况,而后下令展开夜行军训练。全体民兵趁着夜色从村口出发,以班为单位向着邻村周边一个水渠方向迂回前进。一切都在摸黑中静悄悄进行,只有一轮白月在深空中指引着,在夜行过程中各个“口令”就靠一个传一个的方式下达。

当传来“有敌情”的口令时,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纷纷找地方隐蔽;若是听到“卧倒埋伏”的口令,大家就立刻卧进附近的草丛或是草垛。

苗长青第一天参加民兵训练就遇上紧急集合和夜行军,什么都不懂的他紧紧地握着手里的红缨枪,心里默念着“武器不离人,人不离武器”,紧跟着部队行军。听到“原地休整”的口令传来,大伙便都停下就地坐下休息。苗长青便向班长问道:“咱这是要去哪里?”班长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嗓子说道:“莫说话,小心有敌情。”

听闻,苗长青便不再出声,只听得风吹过草垛发出的微微声响。

东方之既白,一夜的训练结束,回了家里,母亲问道:“第一次训练感受如何。”

苗长青深感身为战士的那种庄严感和无畏感,他觉得那种感受是在任何文化课堂上难以获得的,笑呵呵道:“第一次参加训练,啥也不懂,行军休息时还亮着嗓子提问,幸好没误事。”说着,还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

民兵集体的训练多在田地里没有农活的冬闲时间,春播秋收时,民兵与其他社员一样,背着步枪或是红缨枪,扛着锄头或拿着镰刀下地,参加生产队里的生产劳动。劳动前,大家便把枪集中拢成一圈儿支撑起来,立在能瞧见的地头空地上,然后开始一天的农活。若是听到有任务的指令,民兵便迅速拿起枪集合起来。

太阳落山,一整天的农活结束,民兵们背起自己的武器,融在乡亲们的队伍里,唱着:“雄伟井岗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次人民有了子弟兵……”归去。

苗长青学习能力强,无论是理论性强的军事理论、枪械知识,还是实操性强的手榴弹投掷、打靶训练,他都学的很快、进步很大。很快,连队就给他配发了人生中第一把枪。

第一次,拿到配发的步枪,苗长青不自觉地深吸了口气,抬头、挺胸,身板倍儿直,接过枪,看着明晃晃的刺刀、被擦得锃亮的枪膛,兴奋和紧张混合在一起的心蹦蹦直跳。连队给枪都配发有实弹,苗长青更是紧张地好几宿没睡好觉,生怕有人抢了去。

1964年,苗长青成了小有名气的“拔尖”民兵典型,常去县武装部集中参加培训学习,后来又被推选为民兵连连长。

一次实弹射击训练过后,大家的成绩都不大理想,拿起枪杆子是保护乡亲们的,可成绩不好,怎么保护,这样想着大家的气势都有些低落、有些情绪。回村的路上,唱起打靶归来的歌劲头不足。为此,苗长青趁着干农活休息的间隙,总结自己上靶的经验,还将县里武装部学来的顺口溜:“左眼闭,右眼睁,通过缺口看准星。准星缺口平又正,三点一线敌毙命”教给大家。

但苗长青最擅长的是拿着红缨枪练刺杀,喊着“杀”的口号出枪,动作快速迅猛,十分有气势。为了练好拼刺刀,苗长青在自家院子里专门做了一个“稻草人”当靶子,平时忙农活就抽着母亲做饭的时间练习。

县武装部为了检验训练成果会组织各公社的民兵连进行比武,成绩优秀的就能作为示范连进行表演。苗长青带的连队“刺杀”科目成绩突出,毫无疑问成了“示范连”。

表演当天,苗长青喊着口令带着西佐村的民兵进入到训练场。一百二十人整齐列队成“刺杀”队形,每排十人,每人间距两米左右,苗长青笔直地站在队列的右上角下口令:“防左刺!”“杀!”、“防右刺!”“杀!”、“前进一步刺!”“杀!”、“向后转刺”“杀!”……民兵们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喊着干脆利落的口号,现场令人热血沸腾。示范表演结束后,站在台上观摩的人们立刻爆发出阵阵掌声。

在苗长青任连长期间,西佐村民兵连连续五年被评为“模范民兵连”,苗长青也被县、地区表彰为“模范民兵连长”。

除了农活、训练、学习,村里大小事,民兵们都是冲在第一线。

西佐村只有三口水井,但有一口已经无水可用,村民们生活用水、灌溉都紧着另外两口水井用,其中一口井,取水用的井绳又粗又长,得需要三人共同配合才能将水打上来,十分费时费力。若是要洗衣村民,便得上十几里外的邻村附近的一道水渠里去洗,村里的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十分不便。不少村民便在家中放几口翁蓄雨水,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苗长青便带民兵连里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组成“打井小分队”为村民们打“天井”,下雨的时候可以储存更多的水。

“天井”地下宽、上面窄,先由十几个人挖土,到两三米深时,就得往里侧的土里砌砖,那时没有水泥,用的是混土。有的不牢固,砖掉下去曾有人被砸伤。因此,井打深了,苗长青带头第一个下去。

苗长青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拿起工具能劳动,拿起枪杆能打仗,一心为民办实事,正是每一名民兵的真实写照。加上自己是党员,凡事都得冲在前。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