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星星之火
—— 浮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

人生中有许多个第一次值得铭记,出生时的第一次啼哭、上学时第一次离开父母、工作后第一次领到工资。然而,有一个第一次值得我们每一名浮山人深深铭记于心,那就是浮山县成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底党支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峥嵘岁月,重温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日军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华中地区,熊熊的战火也波及到了我们浮山县城。敌人入侵后,村里经常遭受日军的骚扰,日寇气焰嚣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陷水深火热,苦不堪言。在这危难关头,为了抗击日军的骚扰和破坏,在上级领导徐作尧的指示下,浮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底党支部在候学礼家中的地下室秘密成立了。从此,点燃了浮山县农村党支部的星星之火。

支部成立后,一些满怀热血的年轻人,怀着对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诚,成立了民兵队伍,他们就是张辉祖、赵玉林、方松本、方林本等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条件是如此的艰苦,他们没有武器,也没有经费,却义无反顾地保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民兵队伍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每天轮流站岗放哨,观察敌情,号召群众挖地窖储备粮食,并组织群众在大山深沟处打窑洞,以备日军扫荡时,群众能有个藏身之处。现在的前狼眼沟和石口壕子遗留下的窑洞,就是历史的见证。

1941年的一次大扫荡,党支部组织村民全部转移后,候学礼、方合本才带着一名民兵裴俊业做最后的转移,才出村,走到与古冈村交界处就与敌人相遇,敌人居高临下,开枪射击,候学礼、方合本两人身手矫捷,迅速冲到深沟里躲避,并把外袍脱下挂在树枝上,敌人认为树枝上的外袍就是候、方二人,便对着树枝一阵扫射,认为二人必死无疑后便转身而去。不幸的是,裴俊业因藏身有误而被敌人抓住,敌人把他团团围住,用枪指着他逼问村民的藏身之处,面对敌人的刺刀和恐吓,裴俊业面不改色,他大气凌然地朝日军说道:“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你们透漏一个字!”。敌人恼羞成怒,用刺刀疯狂地刺向他的身躯,裴俊发出痛苦的喊叫声,却坚决不肯透露出村民的藏身之处,敌人又残忍地用刺刀将他的双眼剜出,鲜血染红了河底的这片土地,裴俊业同志年仅28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还有一次,由于敌人要来扫荡,上级命令河底党支部执行断桥任务。虽然已是深夜,但当党支部成员敲开村民的大门说明来意后,村民们积极响应,成功地阻断了敌人的扫荡,挽救了群众生命,保护了大家的财产安全。

这些,只是河底党支部在抗日战争中,抵御外敌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支部继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断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打土豪、分田地、挖水渠、强经济,并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河底锣鼓”。而这第一个锣鼓,便是由敌人扫荡后残留下来的牛皮所制而成,警示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历数着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河底党支部一次次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历经伤亡,却屹然挺立,这无一不在告诫着我们,如今的和平与富强,都是老一辈的革命先驱们,用他们的鲜血和不懈奋斗换来的,我们理应珍惜,更当传承!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继续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