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农历辛丑二月既望,对浮山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这一日,必将载入史册。
距清明还有一周时间,和风扑面,空气清新,草木萌芽,新花绽蕊,时时处处展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
上午9时许,浮山县张庄镇佐村一块平坦之地,已然搭建好了一座灵棚。此地东望天坛山,西对黄花岭,瑞脉流云,藏风聚气,是堪舆高手选就的佳城吉地。
灵棚坐南朝北,自东至西一排5副灵柩,红色棺罩上绣着龙凤图案,灵棚两边有一副绢帛绣成的挽联,蓝底白字。上联是:“弟子规风行华夏”,下联是:“贾存仁魂归故园”。灵棚上方挂着黑色横幅,白色大字分外醒目:“辛丑清明迁址重新安葬贾存仁先贤祭祀仪式”。
5副灵柩分别是贾存仁和他的夫人,以及贾存仁之父贾皇宝和他的两房夫人。灵棚的东边已经用红砖砌好了两穴大墓。
10时正,祭祀仪式开始。仪式由佐村村委会主持,先后有中共浮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张庄镇党委政府、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宏丰达铁厂、张庄乡佐村村委会敬献花圈,上香鞠躬。然后由三晋文化研究会致祭辞。公祭之后由佐村贾氏族人按乡村民俗进行祭祀。
整个祭祀仪式简朴而庄重。
凡事皆有因果。此次祭祀仪式可追溯到13年以前的2008年。2008年夏秋之交,宏丰达铁厂正在加快施工进度,那天夜晚,推土机忽然推出了一穴墓地和两通墓碑。工地负责人按照风俗焚香点烛,祭祀后捡拾骨殖。按顺序将其暂厝于左近,做好标记,以待日后重新安葬。两通墓碑先保存在铁厂库房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县三晋文化研究会闻讯后对两通墓碑进行了详实考证,一通是“贾存仁暨孺人合葬墓志铭”,由贾存仁子孙所瘗;一通是“贾皇宝墓志碑记”,是贾存仁为其父撰文“泣血稽”。毫无疑问,这是贾存仁和他父亲贾皇宝以及其配偶的墓穴。从此,拉开了研究贾存仁和《弟子规》的序幕。
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经过几年的精心研究考证,逐渐拨开了历史迷雾。《弟子规》并非绛州李毓秀所撰,而是浮山县贾存仁先生所著。正如潜心研究《弟子规》的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仝建平发文所述,李毓秀写的是《训蒙文》,《弟子规》与《训教》不是一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自清代后期就流行于世的《弟子规》一般署名是“原著清·康熙李毓秀,修订清·乾隆贾存仁。贾存仁长于小学,精通音韵,有著述数种,其中音韵学三种最能代表他的学术成就,有《等韵精要》和《弟子规》传世。贾存仁一生遵从儒家伦理,言行有度,践行先贤行为规范;在教育童蒙过程中,将李毓秀《训蒙文》删定成《弟子规》,对传承和弘扬儒家伦理道德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毓秀生于1646年,卒于1729年,贾存仁生于1724年逝于1784年。贾存仁比李毓秀晚生78年,两人不可能谋面。之所以《弟子规》将李毓秀的名字放在前边,不排除贾存仁作为儒学大家的谦逊胸怀。
近几年来,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为宣传贾存仁和《弟子规》作了大量工作,出版了四本专著。同时为修复贾氏祠堂和建设贾存仁墓园多方呼吁奔走,浮山知名企业家郭鹏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施予援手,慷慨解囊,大力帮助,才促成了迁址重新安葬贾存仁先贤的义举。
贾存仁父子魂归故园,入土为安,是浮山文化乃至三晋文化的一桩大事,贾存仁天堂有知必会报以知心的微笑。这也了却了浮山文化人的一桩心愿,同时,随着墓园的建成,浮山县张庄镇佐村将会成为童蒙文化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