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共产党无论是领导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始终善于抓住中心工作,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革命时期的中心工作是军事斗争,就是打仗。政治领导力聚焦最大的政治,军事领导力就是聚焦革命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国共内战尘埃落定后,“中共为什么能夺取全国政权”成了各界长期探讨的热门话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国民党为什么没有把军事实力的优势转换成战场的胜势?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的能力大大优于国民党。
内战爆发后,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密切关注战局的发展,细心观察国民党军事战略的长处和弱点,从解放军作战成功或受挫的实践中,总结指导克敌致胜的有效办法。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特别是转入战略进攻以来,人民解放军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毛泽东对这些经验及时地作了系统、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十条内容是党对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从事武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就是打歼灭战和运动战。
打蛇打七寸,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正是出于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和蒋介石的军事意图而做出的决断。从实际效果看,可谓对症下药,打准了国民党军事战略的软肋,化解了国民党军队数量庞大、武器装备精良的优势。内战之初,国民党劈头使出全副本领。当其初期攻势被成功挡拆之后,战法开始凌乱,主要作战方向不断在东北、华北、苏北、西北间徘徊不定,最终导致“全面进攻不全面,重点进攻无重点”。而中国共产党坚持打运动战和歼灭战,战略战术在作战实践中不断磨砺并逐步走向成熟,军事领导能力全面超越了国民党,最终实现战场局势的惊天大逆转。
2、为何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伟大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我们的国家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基本建立的。从1949年到1956年,整体上讲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也可以说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因此,我们也把这段历史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同年12月形成了完整的表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这样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里所说的一个“相当长”,内部设想的时间是三个“五年计划”,即15年左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指的是国家工业化,“三改”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来的实践当中,过渡时期总路线贯彻落实的时候,重点实际上是放在“三改”上。
今天我们怎么去评价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特别是怎么评价社会主义改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方针。决议指出:
“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一九五六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上述评价,今天仍然是适应的。这也是我们评价这段历史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