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走在地处太行太岳交汇处的浮山县,迎春花、连翘花次第开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路向南,到了浮山南边、翼城北部的青城村。80年前(1941年8月),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这里建立。抗日政府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区、村抗日政府,并于1942年成立县抗日大队,建立抗日武装,和敌人展开顽强斗争。
那时的浮山县城已被日军侵占,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44年春,阎锡山与日军秘密勾结,签订《各部队对日本军之协定书》,派其六十一军军长梁培璜率1万余人,经过日军驻地的襄陵桥、史村桥再渡汾河,实施其“开展汾东”“收复失地”的计划。
“阎锡山东进浮山的目的是什么呢?”80多岁的浮山县党史办原主任张德才说,他们所谓的“收复失地”,不是收复日本人占领的浮山区域,而是要攻击太岳革命根据地。
针对此种情形,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抓住机会,消灭第六十一军一部的对策,指示太岳和太行部队在太岳军区副司令员谢富治、副政委王新亭的统一指挥下,连续发动两次青(青城)浮(浮山)战役。
第一次青浮战役于1944年4月28日开始,6月24日结束。经过近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共击毙阎军千余人、俘获600余人,重创阎军七十二师。
阎锡山不甘心战斗失败,重新调整了作战计划。为进一步打击阎军,歼灭第六十一军的主力,太岳部队决定于1944年9月8日再次发起青浮战役。参战部队除太岳部队外,还有太行部队一部,总兵力共计12个团,分为左、中、右3个纵队。
此役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9月8日开始,左纵队进攻驻徐家安子村的阎七十二师之二一五团和二一四团第二营;中纵队向驻柏村的阎七十二师师部及二一六团进攻;右纵队攻击岭上村的阎七十二师之二一四团。
柏村是阎军主力驻地。中纵队七七二团和二十团主攻,十七团、五十七团在贾庄、聚粮等地设伏打援。
8日午夜,战斗正式打响,主攻部队在扫清外围后,于黎明从南阁楼两侧发起总攻,霎时弹如雨下、杀声四起,一举突进前沿阵地,逼近七十二师指挥部,阎军凭借炮楼组织反扑,战斗非常激烈。主攻部队用手榴弹消灭炮楼内的阎军后,与阎军展开村落战,经一昼夜激战,9月10日阎军退出核心阵地。当晚,阎军欲掘穴逃遁,太岳部队即组织火力,再次进攻,突破阎军防线,将其全歼。
阎锡山见其主力被歼,急调第十九军三十七师东渡增援。9月13日太岳部队重新组成左右两个纵队,在浮南开始了第二期作战。9月15日左纵队经一昼夜激战,攻克古堆、山底、契里、南沟楞、史村、南畔、续家庄等7个据点。13日右纵队奔袭槐埝等地,歼灭阎三十七师师部及第二团大部。正当战役开展之际,驻临屯公路之日军为给阎军解围,纠集4000余人于18日分4路进攻太岳、太行部队,第二次青浮战役宣告结束。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93次,毙伤日军13人、阎军2418人;俘阎军1532人,其中将级军官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