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可贵的精神 丰硕的成果
◆ 唐雄飞

我参加县三晋文化研究会10年来,有幸结识了驰聘在浮山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百余位贤达名流,他们以坚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功成不必在我奋斗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秉笔直书的良好文风,为抢救、挖掘、整理浮山历史文化资料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老当益壮,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与病魔抗争的可贵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普遍赞誉。他们不愧为研究浮山历史文化的精英,光大浮山优秀文化的中坚,他们当中诸多感人的事迹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镜头一:

《浮山石刻大全》正式出版

编纂《浮山石刻大全》是我县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金科同志功不可没。浮山石刻灿烂若星,名扬三晋。不少遗存石刻,经千百年风雨侵蚀。或灭于天灾,或毁于人祸,随着岁月流逝,再不抢救,后果将不堪设想。张金科同志是一位年逾古稀靠心脏起搏器工作的退休干部。2007年以来自筹资金购买照相机和拓碑工具,冒严寒、战酷暑,爬山涉水,栉风沐雨。奋战在碑碣收集、拓印第一线。碑碣就是命令,收集就是责任。哪里有碑碣,哪里就有张金科,他以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过人的胆识,将县境内残余的碑、碣、造像、经幢、石幢(内容非经文者)摩崖石记、墓志铭、画像拍照造册登记,编纂成长38厘米、宽27厘米、厚10厘米、重5.7公斤、875千字的《浮山石刻大全》和《浮山石刻大全(续集)》。该书共收集了浮山自北魏至2017年境内的石刻779通。这里应指出的是,续集是在正本编辑完成之后,又陆续发现零星石刻。为做到应收尽收,不留缺憾,他抱着对文物高度负责的态度,永不言弃,久久为功,终于将县域内遗存碑碣全面地辑录,付诸出版,圆满完成了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

该书图文并茂,装帧精良,是古今我县体积最大、计量最重的石刻文化典籍。他还先后参编、组编了《人民公仆鲁光敏》《繁花似锦》,1949年至2016年《山西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刊载的浮山文稿《砥砺奋进看浮山》上、中、下三册等浮山文化系列丛书20余册,主编了《农村旧式器具图录》《浮山文物集锦》《槐下人》《留住逝去的岁月》等书。他是我县搜集文史资料、著述颇丰的老同志,我曾多次跟他收集资料,下乡拓碑,目睹了他吃的苦和受的累,曾情不自禁地为他写了一篇题为《古稀老人文化情怀》的报道,发表于2016年7月21日《临汾日报》。

镜头二:

《浮山文化通览》成功面世

编撰《浮山文化通览》是我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又一大壮举。该书是集浮山古今文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鸿篇巨著,其深度广度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县三晋文化研究会迎难而上,组建了以张奇志为总编,张金科、郑洪峨为副总编,姚锦玉为主编,盖培琳、盖延敏、崔金銮、郭登民、李学聪、张玉琛为副主编,杨学珍、赵耀景为审校,张金科、李全忠为摄影,王绍安、邓长明、卫传杰为资料收集的编委会。

这些编辑人员多是中共党员和年逾古稀的退休干部,其中几位年逾耄耋,在我县文坛颇有声望。

他们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不顾年迈,不计报酬,不避寒暑,多方调查,遍寻资料,认真撰写,反复修改。笔者曾见到老同志们暑天在三晋文化研究会办公室对《浮山文化通览》作最后的校正。他们连续多日冒着盛夏酷暑三十五、六度的持续高温,从早8时至晚7时,集中办公,一人宣读,多人把关,发现问题,集体讨论,如建筑工人筛沙一样,对该书逐段、逐句、逐字修订完毕,终于将这部历时近3年,分序言、绪论、上编古代文化、中编现代文化、下编民俗文化五个部分,凡3编14章66节669千字的无比厚重历史文化典籍大功告成,奉献读者。

镜头三:

《中国共产党浮山历史》编写完成

编撰《中国共产党浮山历史》是我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的第三大壮举。我县自1938年4月成立党组织以来,还没有一本系统、完整、准确的党史,这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盼望已久的政治性大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2018年10月22日,我县党史正本编撰工作启动。县委又一次将编撰党史的重任交给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县委党史研究室特聘张奇志、盖培琳、赵耀景、张玉琛、杨学珍、张德才、李学聪、张金科、史天峰、王绍安同志为党史研究员,并颁发了聘书。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努力,盖培琳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浮山历史第一卷(1937年-1949年)》、赵耀景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浮山历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张玉琛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浮山历史第三卷(1978年-2012年)》、李学聪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浮山县历史大事记》、史天峰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浮山县组织史料(1998年-2012年)》均已完成初稿,待审。在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现年86岁浮山县委党史办早期负责人盖培琳同志,面临编写的党史第一卷,一是资料缺乏,二是许多当事人已经过世,两大困难,他凭着部分的记忆,查询资料,翻阅有关党史资料,并与同为原党史办主任张德才等同志反复研究,终于编写完成。我每天上班,都从盖培琳同志门前路过,有时总要进他家看看,映入眼帘是夏天他身着背心,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握笔书写;冬日他的腿旁放一台电暖器取暖,伏案写作,不由得使我肃然起敬,我总是对他说:“盖老师要注意身体”,他总是说,时间紧,任务急,我要把我任党史办主任未完成的任务完成,以此了却这一夙愿。去年他应寨圪塔乡党委邀请,撰写了《朱总司令在山交》一文,在临汾市大型权威史志刊物《平阳方志》上发表。后又写了《扁担精神永恒》,刊载于《人文神山》,以及之前写的发表于省级刊物《九州诗文》的《凤城巨变》等文章,均为研究浮山党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的杨学珍同志为党史初稿校正夙兴夜寐,精雕细琢,如同妇女绣花一样,三番四复,任劳任怨。他的力作《丰碑》得到了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小丽,临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长张瑞萍,原中共浮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尹明星的高度赞赏和肯定。去年他编写的《浮山之最》《浮山改革开放大事记》,都在这次编写党史中派上了用场。依然保持着革命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光荣传统的赵耀景同志,编写的党史质量高、速度快。张玉琛、盖梅英同志伉俪联手,编写党史,传为佳话。才望高雅,编写县六部史志的李学聪同志步履蹒跚,数次到县委老干部局图书阅览室抄录资料,精神感人。史天峰同志是我县涉老单位任职最多的老同志。我经常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看见他在铺满资料的桌面上努力工作,印象难忘。才望兼隆、年近仗朝在家养病的姚锦玉同志仍不时关心询问党史编写进展情况,令人感动。德才兼备,曾在1992年主编我县首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浮山县组织史料(1938年-1987年)》《浮山县革命斗争史料选编》,年已八秩晋五的张德才同志更是不忘初心,满腔热情地为党史编写提出不少宝贵意见,提供了史料,难能可贵。

县三晋文化研究会还对我县“天圣宫”、“老君洞”、“清微观”等浓墨重彩的道教文化,佐村的“贾存仁与弟子规”等风行华夏的《弟子规》文化,“山交八路军总部旧址”、“佛庙岭战斗”、“李德生将军指挥的李家堡战斗”等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古建筑、古村落、古庙宇、古戏台、古槐、旧式农具、生活用具、村史、家谱、红白喜事应酬、锣鼓、武术、书画、剪纸、摄影、木雕、收藏、戏曲、曲艺、蝶翅,草编、面食、醋等色彩斑斓的民间文化,尧山森林公园、印象田园、东陈古村落、圣王山等潜力巨大的旅游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其研究的部分成果受到专家认可,有的见诸报端。如张奇志同志撰写的《浮山赋》,发表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期刊《中华辞赋》2016年第9期;盖延敏同志撰写的《走进贾存仁·读懂弟子规》上、下集,分别发表于2017年12月1日和12月8月《临汾日报》;李学聪同志撰写的《浮山有个赵城村》发表于2017年12月6日《临汾日报》等。《人文神山》已出版发行总16期,期期有亮点,篇篇接地气,起到了宣传浮山、提高浮山文化品位,使更多人了解浮山古今文化的作用,深受读者的青睐,堪称浮山文坛奇葩。

县三晋文化10年来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是广大理事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张奇志会长卓越的领导才能、高超的领导艺术使然,是他带出了一个勤奋、敬业、务实、高效、爱党、奉献的好班子、好团队。他们为繁荣、光大浮山历史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我的严师益友,是我最崇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