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圣洁于心 爱的回归
——浮山县人民医院一瞥

医疗是人类神圣的事业,医生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医院是谁都不喜欢去,但又是谁也离不开的地方。俗话说:吃了五谷得杂病,有了杂病看医生。这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医院是新生命的诞生之地,责任的担当之所,又是人们抱着殷切期望去或欢快的痊愈而归或悲痛的离开。所以医院就成了人们生死离别劫后余生康复与否的苦乐世界。

今年七月三十一日,我的头部感到不适,麻木疼痛难忍,在老伴的陪同下,去了一趟浮山县人民医院。由于较长时间未光顾此地,这次去却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一进医院大门,“临汾市人民医院浮山分院”,几个鲜红的大字映入眼帘。宽敞的停车场焕然一新已经停放了好多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排放整齐有序,保安礼貌的指挥忙来忙去,墙上有醒目的各种警示牌,悬挂着看病探视指导禁烟等制度。惊叹之余,怪不得前段总是听人说:浮山县人民医院进行了改革,同临汾市人民医院联手整合医疗资源,面貌大变。由于新冠疫情影响,特殊时期,一进门诊大厅,戴口罩、测温、登记询问已成为常态,医务人员和蔼的表情,文明的举止,让人赏心悦目。导医认真地引领,温和地问候,让人倍感亲切,护士说话和气,礼貌用语,温暖人心。挂号结算窗口,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办理手续,秩序井然。一改过去门庭冷落或杂乱无序之状,看病的人也多了。医院热闹了起来,听人说:有病先进浮山医院,看不了的自然就送到市立医院治疗,这样减轻了老百姓的许多跑腿之苦和费用之难。顿觉经过改革,医院变化巨大,令人刮目相看。

感动之余我找了心目中最信任的内科主任主治医师张爱华大夫,她和蔼的询问了病情,开了单子,做了一下脑CT,结果无啥大碍,开了些药回家了。谁知第二天起床后,我和往常一样洗脸刷牙早餐。突然觉得刷牙、喝水从右嘴角往出喷水,嘴唇也有些麻木。大姑娘进门一看说:“妈,你的嘴怎么歪了呢?眼睛还向上斜”。我照了镜子,果不其然。于是大姑娘立即用车把我又送到了浮山县人民医院。

来到住院部,还是张爱华大夫,她立即根据病情给我开了住院手续,把我介绍到三楼中医科,负责给我治疗的是张成全大夫。张大夫年龄不大,不惑之岁,中等身材,脸色红润,初次相识,说话和气,直爽健谈,一看是个专业学校毕业,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主治医生。

经过诊断,本来还要做全程化验,我说前几天在中医院做的化验单是否有效可参照。医生说:可以,只要时间不长,于是就用这个化验单做依据。此时我想起了许多往日的琐事,以前也曾有过几次,也不一定就是浮山医院,包括一些大医院,一进门就诊,不少医生动不动化验,CT、彩超、B超、投影,不知用与无用,就是一系列检查。有时同级医院的不过几天的化验单,检查结果却不能用,还要重新检查。怪不得老百姓责备某些医院个别医生看病就是为了搜刮民财,而增加自己所谓的经济效益而为,岂不知离间了群众和医院的血肉关系。

经过细致诊断,确诊为面瘫。张大夫对我的病情制定了治疗方案。扎针、烤电、打针、服药和营养调节,经过几天的诊治,我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最令人感动的是:主治医师、陪侍护士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的服务质量。

张大夫及护士们在几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语气平缓。每天给我扎针前,总要先安慰几句:别紧张,心态放平,头上有汗无汗。消毒施术后,还要问疼不疼,什么感觉。这种仁心仁术,手到病除的杏林精神,悬壶济世的崭新风貌,总是让我感动不已。

几天以来,我从楼道里也遇到过不少的病人和陪护人员,也有重症患者,从他们的表情,言谈举止确实反映了浮山县人民医院的巨大变化。医院的变化显示的是一种医疗文化,是新时代的主流意识,时代风貌,展现的是一个优秀群体的正能量,值得人们发扬和学习赞颂。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其实一滴水可以见到太阳的光辉,几天的感受让我看到了浮山医疗事业的希望。

(盖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