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帝尧与浮山

帝尧母族与尧的神化

帝尧的母族为炎帝族。《帝王世记》中说:“帝喾有四妃”,“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史记》云:“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娜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喾之四妃,实即少昊部族发展后分出的四大氏族。尧的生母庆都为炎帝后裔。炎帝族兴起于今陕西宝鸡一带,后由西东迁,先于黄帝族到达中原地区,并向江汉发展,北折华北地区。炎帝五世明居于上党的“大原神釜冈”,那里有羊头山,山下有羊水、神农城。炎帝八世榆罔时,出了一个蚩尤族,与榆罔争王。蚩尤亦为炎帝后裔,居于少昊(曲阜或在安邑),联合远近邦国,“逐帝(榆罔)而居于涿鹿”,自号“炎帝”。炎帝榆罔无力与之抗衡,求援于黄帝,黄帝修德振兵,东进中原,双方联合打败蚩尤,檎杀蚩尤于中冀,诸候咸归黄帝。炎帝榆罔不甘心失去原有的地位,遂于黄帝争战,榆罔战败,黄帝将榆罔“降封于潞”为诸侯,即将炎帝族迫迁于今晋东南上党地区。《周书》中说榆罔国于榆州,后称榆社(晋中榆社县);势力向西北发展的地区称为榆次。后裔居地亦称榆社。今浮山县寨圪塔乡山交河畔亦有榆社村,亦是榆罔后裔居地。尧母庆都即为居于晋东南一带的炎帝后裔。

姫姜二族长期通婚,庆都姓曰伊,《路史》中说:“炎帝后世有伊候国,姜姓。”传帝尧的故里在临汾西南的伊村。该村以尧姓伊祁而得名,村东牌坊额题“帝尧故里”。《水经注》引《魏土地记》文说:“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屋碑。”伊村附近下荆村古墓出土龙山文化早期的一批陶器,与尧时代相合,且伊村与帝喾部族的居邑崇山不远,伊村作为帝尧故里必有所本。

但帝尧是否帝喾的亲生?从年代上看,相隔有百年,实无可能。帝尧应为帝喾部族的裔子,因而就有了帝尧出世的神化。尧母庆都传说即“生而神异,常有黄云覆其上,”长大以后,到三河(黄河中游)观光游览,常有龙跟随着她。龙将背负的图文授给她,她珍藏起来。由于“青龙感应,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路史》说:“有神龙首出于常羊,庆都交之生伊尧。”炎帝原先即有“神龙首感女登(炎帝母)于常羊”而生的神话,前者显系后者演化而来,可证庆都确为炎帝后商。浮山流传的民间传说《尧王出世》,亦将这一神话描述得淋漓尽致。因是“神龙感应”而生尧,尧即“育于母家”,从母之氏族,姓伊祁。《宜斋野乘》中也说:“尧初生时,其母在三河之南,寄于伊长儒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丹陵在哪里?《山海经?北山经》载:“谒戾山下,沁水出焉,其东有丹林,丹林之水出焉。”丹水在丹陵,地近于潞,当时属伊侯国,庆都居于潞之丹陵生育了尧,近于事实,亦合情理。尧幼年受到外祖父家的孺养,后回到父族家居地平阳,成长壮大继承父业,先强大自己的邦国,然后逐步取得天下。史传当尧向母亲询求祖统时,庆都只答以“河龙”,不说是“帝喾”。

帝喾与帝尧虽非亲父子关系,但仍属于氏族间的血缘关系。帝尧后来发展壮大并取得天下,确曾得力于帝喾部族的帮助和支持,即《史纪》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尧之兴发当然也曾得到其母系部落炎帝族的帮助。炎黄两族,地缘相近,世代通婚。炎黄至尧舜时代,炎帝姜姓部族广布山西各地,定襄的羌村,洪洞的明姜、榆社、榆次等均为姜族人聚居之地。炎帝四世帝魁,居怀或称隗,其后裔以怀或隗为姓,陶唐氏的唐国(翼城)一带,即有“怀姓九亲。”崇山之东亦有怀(槐)山岭(浮山境)。可见尧时,炎黄两族已在山西以晋南为主的广阔地带杂居交融,成了华夏联盟的主体。帝尧以平阳为基地,重新统一华夏,“合和万国”,被众多的邦君方伯拥戴为天子,主要依靠了炎黄等族的力量。

帝尧出生的神化进而追崇到帝尧的神化,史称尧为“神尧”,其故里之碑称“尧神屋碑”,其陵墓之封树称“神林”,尧陵为“尧神里”,尧在巢山避洪时改巢山为“浮山”,“神山”。尧的称呼也得于此。《说文解字》中说:“尧,高也,从垚在兀上,土高远也”。垚,土高也;兀,山高也。何光远研究员说:甲骨文“尧”字上画◇◇表示陶坯,将◇◇直写成土土或垚者,表示置于高阜,准备露天烧窑。陶古音为窑,与尧音义相通。尧,起初是作为一种原始竖窑烧陶方法的象形字,转化为表现高大富饶的意思。《说文解字》段注:“尧,本谓高,陶唐以为号,尧之言至高也。”陶唐氏以尧作为部落称号,最后演变为对帝尧的一种尊称。人们用尧来称颂他的人格和功绩,表示他象崇山一样的崇高和伟大。《史纪》云:“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是尧的仁爱如天之涵养,他的智慧如神之微妙,人们依就他就象葵藿一般的倾心向日,人们仰望他就象百谷一般的期求泽云。

帝尧以龙生而神化,汉高祖刘邦也宣扬是“赤龙”所生,宣扬赤龙祖先祟拜,自己是“赤帝唐尧”的后代。之后,历代帝王大都以“真龙天子”自居,中华民族亦有“龙的传人”之誉。帝尧陶唐氏国腾即为赤龙,“尚赤”,“以火为德”,流行赤色为祥瑞。《汉书?律历志》说:“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陶唐氏。”帝尧为“火德”,实即以火之赤色为德,崇尚赤色或丹色、朱色。尧是“赤龙”,生于“丹陵”;尧之长子名叫“丹朱”,同是赤色。中原仰韶文化的一些墓葬中,陶寺墓葬出土陶器多有“以火纪”,“尚赤”,彩绘“赤龙”图腾,即是以赤龙为祖,以火为德的历史遗迹。

帝尧的容颜在典史记载中,也因而成了“龙颜”。《竹书记年》日:“亦受天佑,眉八彩,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路史》尧碑云:伊尧“不与凡等,龙颜日角眉八彩”。大概是描述尧的面目极为象龙,脸形上面略小,下面丰满,眉毛是多彩的,须发很长,与一般凡人不一样。

(未完待续)

来源:《尧山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