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之玉兔祥槐
玉兔祥槐在县城西南十里古郭城,现在的故县村的玉兔寺。
唐高祖武徳初年敕建。因在此地一槐树旁掘地挖出一玉兔,遂献之于朝,朝廷以为乃奇瑞之兆,遂诏令于其地立观。起初名曰:“玉免观。”至高宗麟徳中重修,武后称帝后的圣元年间改观为寺。元大德七年地震,寺毁。后来僧人法方重建。
寺内大槐树旁又生长一株柏树,槐柏二树根柯交连,绞缠盘错同生并茂。谁也说不清经过了多少年。都说是无人裁植而自生自长的。树旁曾有竹数茎。一夕,槐干枯而死。不意三十年后,又枯而复苏,枝荣叶绵。发荣之年喜获丰收,有齿年者而屡应验。众以为此乃邑之奇景,历有题咏于寺。如此神奇之景象,即为神山八景之一的玉兔祥槐。
据传,唐高祖登极二载,平阳西北即今汾西地时有玉兔见。帝遣使祭之,敕令置玉兔观,四时享祭。至高宗麟德,免复见,帝亦遣使祭之,增修观宇。至则天皇帝通天二年,兔又复见,履空而行。帝遣中使王文泰求获白兔。平阳太守杜承衍躬祭求见,兔出,徐步趁之。经数日,兔至平阳东神山县西南隅故郭城,即今故县村而隐迹。文泰与承衍寻于隐处,穿地求之丈余,获得玉石兔一躯,端丽无比,上贡则天。诏令建玉免观于神山县。多度道流以奉祀之。后改观为寺。
八景之龙洞奇珍
龙洞奇珍在县城南45里处的龙角山上。此山最早叫龙山,山上之洞因之即名“龙洞”。龙洞深不可测,以曾盛产珍珠,故亦叫“珍珠洞”
又因其洞内,每风清雾霁,往往可闻有笙、萧、管、馨之声,其声犹如天庭里的乐曲,就象帝喾时代的颂歌《九韶》那样美妙、动听、悦耳真乃神灵之仙乐哟!
更为神奇的是洞内珍宝数,奇珍无比,实在是取之不的“珍宝库”。
龙角山
龙角山(二峰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处,据旧县志载,唐武德三年二月,太上老君见于一棵树下,衣冠俨若,鬓发皓然,马在前,青童侍侧。唐因以诏建老子祠于山麓。宋景德二年二月,甘露降于老君殿前翠柏之上,白鹤翔于殿之上空。大中祥符七年,遣宰相王旦奉玉册、玉宝、上徽虽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祥符八年古柏别生槐,高一丈有奇。据传山上有龙洞,名珍珠洞,为老子炼丹之地,藏宝的珠宝库。相传此洞与邑内梁村老君洞南边的洞是相通的,老君在梁村老君洞炼丹将其珍藏在龙角山上的龙洞里,宝物乃奇珍,良药即妙丹。传说老君炼丹为百姓消灾除病,一次王母娘娘患了重病,百药无效,久治不癒。听说太上老君有灵丹妙药,于是就派仙人下凡到老君洞来召老君,求他治病,老君来到灵霄宝殿,受到热情款待。一见到王母娘娘,便看出了她的病因,说主要是心中郁闷不乐所致。经过诊断,然后取出一颗丹丸说:“此丹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系九转神丹,娘娘服后定可痊癒。”王母娘娘服下药丸,不多一会儿病痛消散,身心清爽,甚为愉悦。老君乘其兴致,谈了一番黎民百姓的疾苦,王母娘娘听后也表示对老百姓的关切。王母娘娘病愈后,玉帝十分欢愉,特铸了一个金质宝鼎,名叫八卦炉,赠于老君让其继续炼丹,为人间消病除疫,使众生民延年益寿。因之,当年唐高祖在羊角山建了老子祠,在梁村老君炼丹的圣迹处,县令派人建了一座同羊角山上龙洞相通的老君道观——老君洞。
八景之悬泉鸣珮
悬泉鸣珮在县城东北二十里北天坛山西崖岩层上。因其从山崖岩层中喷滲而出,属山泉类泉流,故名悬泉,又名鸣泉。其泉水从悬崖峭壁中流出,形成悬崖涓滴,且铿锵有声,嘎然有环珮鸣玉声。其声转于吻,玲玲为振玉;音蘼于耳,累累为贯珠。如此贯珠振玉之响,是何等既美妙动听又悦耳动人心脾的美妙音响。涓滴汇流成涧,西流成溪,号曰“清溪”。其泉溪清净透骨,湛熙不淆,水清见底,一溪清流。
溪水向西北与黑水合流,经高梁入于汾水。
这就是神山八景之悬泉鸣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