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一场畅快淋漓的雨,浇灭了乍起的燥热,却也使绿意簇拥中的东陈古村落显得愈发古朴清幽。
雨后初霁,这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小村庄又开始了忙碌。村口开阔地上扎起的地基旁,几名工人正在忙前忙后。“这里将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和一座公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温金锋说。
工人们正在修复六宅院和八宅院
穿街过巷,温金锋随即带领记者拐进了一处带有“福”字砖雕影壁的院落。影壁后面是两个互为连通的四合院,屋厦下搭满了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来自山西惠生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其间施工。
“这是六宅院和八宅院,目前已完成修复量的百分之八十,预计6月底前就可以修复完毕。”温金锋介绍,东陈村隶属于浮山县响水河镇,村中李家官商大院是明清四合院建筑的典型代表。据统计,繁盛时达六七十处,现遗存各类院落及宗教建筑共计27处、58座,“像六宅院、八宅院这样保存较完好的院落共有8处。”从建筑格局上来看,这些院落均是主房坐北面南,大院设置在两院落的中部一侧,南北两端主房的两角设置角房,形成“四平八稳”平面格局;房间均面阔三间,单层建筑均带阁楼,二层建筑多出外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使用空间,被认为是研究古代村落规划的典型案例。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曾盛赞:“山西不缺大院,但像李家大院这样规模宏大的官商大院仅此一家。”
当地俗语有云“龙角山下古村落,耕读传家秀才村”“上了东陈坡就是银子窝”。作为一个见证官商家族延绵600余年兴衰历程、拥有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的古村群落,无论是规矩严整的四合院、巍然壮观的石质节孝牌坊,以及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等物质文化遗产,抑或是训蒙文、砖雕格言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彰显着她厚重的文化底蕴,东陈村因此于2016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此后,这个深藏于山坳间的小村庄便逐渐被世人所熟知,并获誉连连。2019年4月10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东陈村入选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今年年初,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东陈村亦名列其中……
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声名日隆的东陈村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可能。响水河镇党委书记李晓奇介绍,自去年以来,东陈村除了开通“官商古镇”微信公众号外,还于2019年5月份举办了“庆五一、游古居、赏美食”系列旅游活动暨摩托车场地越野冲坡交流赛,当年国庆节期间举办了“古村新韵”摄影比赛,此后又“移师”临汾市群艺馆和山西师范大学美术馆进行展览。今年1月13日响水河镇召开了“响水河镇东陈村文创产品开发座谈会”……这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村落,正是通过一次次试水激发出了巨大潜能和丰沛活力。
实际上,如今在浮山县采访,但凡涉及文旅话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群众,人们习惯于不约而同地提及“东陈村”。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古村落已在不经意间承载起了一个奋力转型发展中的山区县的希冀和梦想。
正如县委书记乔飞鸿所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资源,成为浮山开放发展的亮丽名片,也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底牌。”某种意义上说,东陈村或将在浮山县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破局”中堪当大任。时下,以文旅融合为基本路径,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今年年初,临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力争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作为太岳板块的重要一环,浮山县顺势提出了“行品牌之策促进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启动东陈清代民居开发保护工程和3A级景区申报工作”被郑重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这两年,县里和镇里对东陈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李晓奇介绍,除了目前利用住建部拨付资金进行的古村落修复工程,县政府还拿出30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对东陈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投资500万元,在东陈村实施包括修建公厕、污水管网、游客接待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以及环境绿化、路面硬化在内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县上还提出准备利用国债资金,发展窑洞民宿、生态采摘、研学等旅游业态,加快推进东陈村3A级旅游景区建设,将其打造成‘古居民俗、人文神山’浮山全域旅游示范点。”谈及未来,李晓奇信心满怀,“东陈村创建3A级景区有望填补我县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空白。”
经历岁月洗礼,沧桑的东陈无疑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来源:临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