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4)
浮山:绿色托起魅力乡村

3月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公布了两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日前,记者来到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的浮山县寨圪塔乡山交村、响水河镇东陈村,探寻森林乡村的发展之道。

绿色 美了一片山水

“我们村2003年开始搞退耕还林,后来又在村里搞绿化,在道路两旁种植连翘等等,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6%,村民庭院绿化率达40%以上。”寨圪塔乡山交村党支部书记李刚对村里的情况门儿清。市编办驻该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健说:“这儿的自然条件适合种连翘,村里以连翘为核心开发了端午茶系列,采摘、挑选等环节还可以吸纳很多人同时就业,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正在门前小花园里拔草的村民刘海霞说:“我门前种的菊花、侧柏、连翘、红果等花木果树,都是村里统一买苗木、统一找人栽植的,村民不用出一分钱,按规定谁门前谁管理,谁管护谁受益,大伙儿管理得都很用心。”

“去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生态环境立县、现代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富民、民生事业惠民’的工作思路,结合这一思路,乡里将‘举好党建旗、筑好防火墙、吃好连翘饭、走好旅游路、打好生态牌、抓好新产业’作为重点工作,坚持退耕还林,全乡种植连翘等作物一万多亩。”指着眼前苍茫的大山,该乡副乡长介绍,乡里计划以山交村为圆心,辐射周边四五个村庄,结合临近的太皇峪风景区,规划建设康养小镇。

林木 富了一方百姓

村在绿中,人在景中。春光明媚的响水河镇东陈村嫩芽初发,绿意盎然。

东陈村坡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0%左右,仅靠种庄稼,难以实现脱贫致富。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几年前,村里开始种植经济林,享起了“绿色”的福。据村党支部书记温金锋介绍,为了带领村民劳动致富,村“两委”发动村民利用荒山荒坡垦地造林,种植了法桐、国槐、柳树、红叶李等树种。后来,又组织大家发展合作社。“村民们从中受益后,在能利用起来的边角地块、道路两旁都种上了各种林木,现在,村里栽植面积已达到2000亩以上。”

“我们村现在有600多亩核桃林、600多亩育苗基地、100多亩林场,水库旁和沟里还栽植了1000多亩林木。”村会计王长林说,村里土地总面积5000余亩,其中耕地有2700亩,其余地块种植了多种林木,林地还可以间作小麦、玉米、药材等低秆作物,经过综合管理,农民已实现了稳定增收。

林局+县域 靓了一张名片

“我们与寨圪塔乡合作造林5500亩,目前,植树会战正如火如荼。”据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副局长吴应建介绍,局县合作造林是我省林草系统和地方政府加快国土绿化、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省2020年、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5%、26%的目标储备资源,目的是打造协调合作“朋友圈”、生态建设“共享圈”、当地群众“增收圈”。

该局与浮山县计划今年合作造林3万亩,涉及北王、北韩、天坛、寨圪塔四个乡镇,该项目倡导“退耕还林、恢复生态,连翘上山、玉米进川”,结合百姓意愿及自然条件,重点种植连翘等绿化植被,还栽植了白皮松、刺槐、华山松等树种,旨在利用荒山荒坡打造林业精品工程,增加百姓收入,保护植被,降低防护压力,实现绿化、彩化、财化有机结合。“我们将发挥国有林局在种苗、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浮山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进国土绿化保质提速,实现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树木拥有绿色,乡村更有活力。市规划与自然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将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太行山绿化、通道绿化等国家、省重点工程和投资,完成营造林34万亩、32个园林村绿化,让“森林乡村”成为临汾名片,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韩晓芳)
(来源:临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