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4)
石口饺子宴 吃出幸福感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一个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延续了千百年,如今,浮山县寨圪塔乡石口村将之吃出了新花样,吃出了时代感,成为该村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12月22日,农历数九头一天,静卧于太岳山南麓群山中的石口村,天蓝气爽,暖意融融,一场“饺子宴”的举行让这里过年一般热闹。

一大早,村东头挂满大红灯笼的“石口农家乐”小院里已是人声鼎沸。村里的男人们跑前忙后,张罗着布置现场,查遗补漏活动环节,尤其是数天前搭起来的露天炉灶被侍弄的炉火正旺,两口大铁锅里热气腾腾……

待冬阳普照时,四张宽大的案板在房前空地上一字排开,围拢在两旁的巧媳妇们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她们有人和面,有人拌料,有人擀皮,有人包馅,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说说笑笑间,白的、红的、绿的、黄的、咖啡色的,五颜六色的饺子皮在她们手中翻飞,不大一会儿,一个个富有喜感的饺子就摆满了盖帘……“这里真热闹,包饺子挺有乐趣的!”11岁的小姑娘陈文欣劲头儿十足,那有模有样的动作并不逊色于身旁的阿姨和奶奶们,而四邻八乡的妇女也抑制不住兴奋,纷纷凑拢到近前,撸起袖子一展身手。

冬至是传统节气,饺子是北方传统美食。石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高生芳透露,为了做足饺子文章,搞好这次规模空前的冬至“饺子宴”,寨圪塔乡和石口村没少花费心思。这不,院落中央的临时展台上,村“两委”组织村民们制作的9种材料不同、形色各异的饺子就是明证。五彩饺子、元宝饺子、金鱼饺子、冠顶饺子、四喜野菜饺子、野茴香羊肉饺子、杂粮浮山酸菜饺子、鸡肉羊肚菌饺子、农家雪媚娘饺子……有些是以色彩或形状取名,有些则是以馅料直接命名,无一不让人惊叹普通的饺子也可以幻化如此多的花样,成为可供赏鉴的艺术品。

石口村的冬至“饺子宴”,因为富集文化元素而备受瞩目。10点多钟的时候,院子里挤满了村里村外的父老乡亲。人群中心的空地上,随着山交村锣鼓队的助兴锣鼓敲起来,“山村饺子宴、爱聚石口村”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紧接着上场的石口村广场舞队也不示弱,动感十足的旋律、整齐划一的动作,加上那身火红的民族服装,跳出了脱贫奔小康的喜悦,也跳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业余队伍表演得一丝不苟,来自专业院团的演员们同样卖力,不管情绪饱满的流行歌曲,还是字正腔圆的戏曲选段,总能赢得村民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这边,文艺表演精彩纷呈;那边,县书法家协会的名家们挥毫泼墨,“进乡村、送墨宝”活动也收获了不少拥趸,尤其“饺子飘香”四个大字飘逸洒脱,紧扣了主题。至于猜灯谜活动,更是趣味横生。“‘两不愁、三保障’是什么?”“贫困人口退出的单位是什么?”……脱贫应会知识做成的字谜,引得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抢答。

眨眼工夫到了晌午,活动的高潮——“饺子宴”开始了!只见院子中间摆起了两排长桌,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连同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被端了上来。相对而坐的或是时常走动的老相识,抑或是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人们一同吃着饺子,一同回忆着旧时光、憧憬着新生活。

“脱贫,首先是精神脱贫;小康,必须是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目睹家乡迸发出来的活力,以及乡亲们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身为石口村人的李丰宅大为赞赏,“这样的活动凝聚人心、聚拢人气,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今,担任尧都区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东王分校校长的李丰宅时常回到村里,给村“两委”出谋划策,他热切地期望家乡能够快速发展起来,村民们能够享受政策红利,“像冬至‘饺子宴’这样的活动最好能够固定下来,成为推动石口发展的文旅融合项目。”

李丰宅所言,恰与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不谋而合。浮山素有“厨师之乡”美誉,石口村的冬至“饺子宴”既是这一品牌创建的具体实践,也在“团聚、欢乐、凝心、奋进”的活动主题中被赋予了更多意涵。村党支部书记张彪介绍,石口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有107户312口人,在外打工的有七八十人。“现在正是冬闲,趁着冬至,把大家叫回来,一起吃团圆饺子,希望以此为契机达到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目的。”其实,早在当天的活动开始之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部分党员代表就前往临近的红色教育基地——八路军总部路居旧址,寻访红色足迹,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此表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体村民全力以赴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决心。

据了解,石口村共有贫困户57户169人,目前除1户1人外已全部实现脱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000元以上。2019年,村里重点发展了“连翘经济林区”项目,栽植连翘120余亩,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栽植总面积已经达到300余亩。张彪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连翘种植面积,使其成为石口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通过改善乡间道路、治理河道等,达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