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浮山县创建“厨师之乡”品牌纪实

民以食为天,烹饪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临汾,浮山面馆遍布城乡的大街小巷,其他各类饭店中,由浮山人开办或主厨、参与的也比比皆是……近年来,浮山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打造“厨师之乡”品牌,让烹饪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发挥优势 强力推进

浮山县厨师协会副会长张红强从业20余年,对浮山餐饮文化有着深入研究。他说:“浮山的餐饮文化历史久远,曾在京、津开设老字号70多家,乾泰居、隆兴堂、都一处等餐馆享誉京城。其中‘都一处’牌匾由乾隆皇帝御笔题写,声名远扬。目前,浮山厨师已遍布全国各地,并有多位名厨在美国、德国、沙特阿拉伯等国从厨,让中国美食走向了世界。”据统计,浮山县从厨人数达到11178人,占全县人口约十分之一,在民间享有“厨师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浮山县委、县政府把打造厨师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促进转型的项目支撑,量身定制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厨师产业发展。今年,浮山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建“中国厨师之乡”的目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明确了17个成员单位的相关职责,并多次召开协调推进会,确保创建工作稳步进行,由此展开了打造“厨师之乡”品牌的一系列工作。

狠抓培训 促进就业

厨艺的好坏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浮山有着深厚的厨师产业基础,但之前主要以师傅带徒弟为传承形式,普遍存在着理论基础差、学习不系统等问题,提升空间受到制约;还有一些想从事厨师行业的群众,由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学习厨艺,很难进入到厨师行业之中。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县下大力气狠抓厨师培训,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厨艺。

2018年3月,浮山县建起了厨师培训基地。基地以县职业中学为依托,利用厨师协会的教师资源和县人社局的培训就业政策优势,按照有教学场地、有师资队伍、有配套制度、有厨艺展馆、有信息化平台的“五有”要求投入运行。基地建成后,先后举办厨师培训班36期,培训厨师学员1900余名,其中有3期专门为贫困人口举办。同时,该县推出发放结业证书、免费推荐就业等优惠扶持政策,为11178名厨师从业人员颁发了从业登记证。2018年10月,该基地被我市命名为“市级人才工作基地”,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信息化推进、品牌化打造的发展之路。浮山县人社局副局长黄国良告诉记者,为了鼓励贫困群众参加培训,县里从脱贫攻坚资金中抽出专门资金,为经过培训后从事厨师行业的贫困户每人发放补助金1500元,极大地激发了贫困人口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浮山县东张乡某饭店老板尹峰从业多年,但之前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地学过厨艺。去年,在厨师培训基地,他连续参加了两期培训,厨艺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一些菜的做法拿不准,因为菜的口味问题,还与顾客闹过不愉快。在基地学习后,我掌握了更多的理论,做菜的技术也提高了,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收入明显增加了。”

在浮山县城一家宾馆做面点的孟吉兰,之前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2018年,她在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后被推荐就业。她说:“厨师培训让我可以靠手艺吃饭,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

通过厨师培训,浮山县群众就业率稳步提高,厨师产业也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打响品牌 做强产业

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浮山县举全县之力,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打响“厨师之乡”品牌。

推出一批名厨名菜。该县举办厨师人才评选活动,评选出敬业奉献、技术精湛、创业带动、脱贫致富、民间巧手5类25名优秀厨师人才代表;今年1月31日,举办了首届浮山厨师颁奖典礼,在全县营造出尊重厨师人才的良好氛围;将传统美食文化的经典代表——“浮山刀拨面”作为主要特色面食向外推介,并开展标识设计、整体规划等工作。

搞好系列推介活动。该县深入开展厨师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了“厨师之乡”品牌的影响力。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第八届烹饪服务技能竞赛上,该县精心准备,派出实力超群的代表团参赛,最终荣获佳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片赞誉。

搭建服务平台。该县研发了集厨艺文化、特色展示、报名培训、党员管理为一体的“浮山厨师服务平台”,设置了浮山传统名店、名菜、名面、名厨、名师等栏目,详细推介名厨作品,充分展示了特色饮食文化。

打造劳务品牌。该县以品牌的良好声誉带动劳务输出,抢占劳务市场份额,帮助更多的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目前,“浮山厨师”已被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正在申请省级劳务品牌。

据悉,浮山县还将举办刀拨面品牌发布会,进一步宣传餐饮文化、推介面食菜系、推广名师名厨,打响“厨师之乡”品牌。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李永军 刘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