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一把剪刀”不遗余力弘扬浮山剪纸艺术
——记“神山工匠”获得者张宁

本报讯 张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参会委员、山西省剪纸协会副秘书长、临汾市剪纸协会秘书长、浮山县剪纸艺术家协会主席、浮山县第九届政协委员。

“只要一有时间,他便坐下来在纸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开始练习剪纸。”这已经成为他不知不觉的一种习惯。

一份执着,不遗余力传承剪纸艺术。浮山剪纸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剪纸人才辈出,1986年山西省文化厅授予浮山县“剪纸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张宁便是浮山县剪纸人才中的一个。他自幼耳濡目染,对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剪纸艺术情有独钟,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部队退伍后,张宁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剪纸上。为了使剪纸作品更加精细、富有神韵,每次剪纸前,张宁都会先画好图,然后在图上勾勒出线条和层次,最后才进行裁剪。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张宁剪出的《关圣帝君像》《孔子行教像》等大量优秀作品,多次参展县、市、省级展览,并入选了多部剪纸作品集。

为了把浮山“剪纸艺术之乡”发扬光大,张宁创办了浮山县剪纸传习基地,对喜爱民间艺术的人进行专业化、系统性培训,让这些技艺能够得到传承。该基地被临汾市妇女联合会确立为“临汾市平阳花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如今,该基地已培训出学员230余名,其中学员创作的作品《福猪》、《蛇盘兔》等在各地展出,为浮山县剪纸手工艺术的传承贡献了力量。

“市场决定销路,我们一定要跟着市场走。”在手工艺产品进入瓶颈期后,张宁开始转变思路,把目光转向线上销售。

一种精神,誓把手工艺品做大做强。为了充分展示浮山的剪纸艺术,2015年张宁创办了山西神山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立了展示平台和推广平台。他四处走访,详细了解浮山的民间艺术,走近每一位手工艺人,对浮山的优秀剪纸作品、手工刺绣、手工老粗布、印染艺术品等做了整合,并进行集中展示和推广,辐射9个乡镇、185个行政村。公司的展厅里,摆放着各种手工艺人的作品,张宁都如数家珍,在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天地凝聚了浮山人千百年来的智慧。他的爱人李巧丽提起张宁,她总是骄傲的说:“他呀,决定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既然他下定决心要做,我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在浮山县老百姓看来,张宁是个文化人,敢闯敢当,是民间手工艺品的传承人。每每听到这样的赞扬,张宁总是很谦逊地说:“我呀,顶多就算是一个热爱民间手工艺术的剪纸匠人。”

“服务好每一个剪纸手工艺人,充分展现他们的艺术价值。”这是张宁一直以来的心愿。

一颗初心,当好脱贫致富带头人。经过四处的走访,张宁发现我县农村有很多民间艺术乡土人才,他们的手工艺缺乏交流平台和市场。他积极参加各种展会活动,不放过任何争取市场的机会,为农村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拓宽致富路径。

公司刚成立时,针对当前民间手工艺品市场的困境,张宁采取“实体+电商”的销售模式,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产品,力争做大做精民间手工艺品。由于乡亲们对这种模式很是疑惑,很难接受,张宁就挨家挨户给大家讲解公司的经营理念及运作方式,并用取得的收益说服大家。张庄乡张庄村有个做绣球的老太太,今年83岁了,张宁看到她在闲暇时间做了很多绣球,外观精致美观,却没有销售渠道,便想方设法帮助老太太进行销售,老太太惊讶的说:“这东西有人要吗?”张宁信心十足的说:“老人家,有特色的东西就一定会有市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有办法找到这个市场。你放心,就交给我吧!”在张宁的努力下,老太太300个绣球很快就卖了出去。张庄乡西王村妇女张文凤做的纯手工老粗布,100%全棉,以前做了很多,销路却不好,通过公司的实体+电商这个销售平台,老粗布卖出去不少。她高兴地说,有了这个销售平台,我们省心多了,收入比以前强了!看着她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张宁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张宁疲惫的身影,总是行走在路上,一刻也不停息。现在,他在公司设立了“微店”、淘宝店等销售平台,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手工艺品展示和推广,为手工艺人和市场交流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