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又是家里的老大。小小年纪就扛着锄头陪母亲下地干活,沿着弯弯的山路,“晨兴理荒秽”是常有的事。傍晚时分,暖阳徐徐落下,地里活儿还干不完,母亲还不能回家,沿着弯弯的山路,我得先回家给外出打工累了一天的父亲做饭,“炊烟淡淡升”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一晃多年,这条弯弯的山路承载着我太多太多的记忆,每每想起,总是不能释怀。
弯弯山路多坎坷
7岁那年,我上了小学。每天扎着两条辫子,背着用碎花布拼成的书包,沿着弯弯的山路,一路上挨个叫上小伙伴,蹦跳着就到了学校。坐在用石头垒成的桌子旁,拿出石笔在石板上演算着老师用亲切的乡音教的数学公式。下课后,伙伴们都着急回家,不是看弟弟妹妹,就是要去给牛羊割草。那时候的下课铃声是由敲钟人负责的,为了让大家明白钟声的意义,当时还有口诀,“一上二下三放学,叮叮当当是集合”。伴着这清脆的钟声,嗅着质朴的泥土芬芳,听着乡野草虫的吟唱,我走出了这条山路。
12岁那年,我被镇上最好的初中录取了。离开家乡,我开始住校,六天的学习生活,30个人的大通铺,拿来的馍馍要有计划地吃,菜就是咸菜、韭花。虽然在镇上,但上自习经常停电,宿舍里各式各样的煤油灯现在想来真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初中课程明显增多,第一次听着老师用普通话上课,觉得真“洋气”,打心眼里非常佩服,于是学习也非常用功,晚上常常站在老师办公室的窗户下背书,总是祈盼老师关灯迟一点儿。每逢周末还是惦记那弯弯的山路,即便是雨天,也固执地要回家。有一次,连续下了几天雨,原本浮土飞扬的路上一片泥泞,车轮塞满了泥,动弹不得。于是左手拿一根木棍揩泥,右手费力地推着车把,一步一步往家挪,泪水混着雨水,滴入这弯弯的山路,滴入这落后的山村和沉睡的土地。
弯弯的山路,起起伏伏的山坡,种下了农村几代人的希望。弯弯的山路,每一弯都有别样的美景,但也蕴藏了多少人间坎坷。
弯弯山路变通途
18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在乡邻们羡慕的眼神里,爸爸忙着给我转户口、办手续,妈妈也高兴地到集市上给我买新衣服,全家就和过年一样热闹。我平生第一次穿上了买来的鞋,踏实地行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第一次背上了军用书包,自信地迈入了大学校园,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朝思暮想的城市。
大学校园里高楼林立,刚上学那会儿,好几次去教室都迷路。对能上下拉动的黑板感到非常惊奇,椅子全都带着靠背,一层比一层高。8个人住一个宿舍,还是上下床,比起之前的大通铺简直“太高级了”。我如同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多次给大家制造笑料,同学们的一次次笑声渐渐催生了我的自卑,我又开始想念那山间弯弯的小路。
趁着假期,我急切地逃离了这座城市,踏上了那弯弯的山路,我发现它也变了,国家“村村通公路,大街小巷都硬化”的政策已经落实到山村,昔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山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上突突突跑着各种农用机动车,家里原来的麦田也种上了苹果树,原来的棉花地改种了芦笋,农田里收获的产品经由这弯弯的山路就可以变成钱,我的乡邻也富裕了。
是啊,记忆中的山路变了,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了,它承担起了乡邻富裕的责任,它肩挑起了乡村振兴的重担。但山路的“弯弯”依然没有变,它还是那样顺势而为地延伸着,还是那样纯朴自然地奉献着,还是那样满怀节奏地起伏着……
返回校园,我重新振作,发现大学真好,城市真好,一如我那弯弯的山路!
弯弯山路幸福来
大学四年,我读的是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我也该报答故乡了。当我回到家乡,怎么也找不到当年被人羡慕的感觉了,大家羡慕的是“自己立门堂”,?谈论“谁家孩子能干,自主创业,生意做得可大了……”乡邻们在谈论“时代在发展,国家是最坚实的依靠,还是党的政策好……”真没想到,短短几年,弯弯山路的变迁,让乡邻们的思想也改变了。
毕业以后,我从事教育工作,秉承山路的质朴和奉献,一路走来,如今成长为省学科名师,加入了单位组建的教师志愿服务队,多次送教下乡,情系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沿着那弯弯的山路,我和团队成员驱车回到故土,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校园,寻找当年的钟声,寻找当年的石桌,寻找当年的……
都没有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已吹到乡村,全新的触摸式一体机,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环境优雅的心理辅导室……一应俱全。悄悄进入当年的教室,听了一节语文课,其“启发思维的提问方式”“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引导”让我看到了教育理念已从“重视双基”经历了“三维目标”,跨越到了时下的“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
曾经跋涉在弯弯山路的乡邻,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邻,自从选对了路,铺就了路,弯弯的山路也驶入了时代的快车,载着幸福迈进了新的时代。
山路弯弯承载着半生记忆,弯弯山路走出了岁月辉煌。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的每一道辙都能感受到祖国母亲前进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