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燃烧的六月,正是麦收时节和玉米生长吃劲的时刻,一大早太阳就肆意炙烤着大地。但在浮山县的一些乡村,却鲜见昔日“麦收如战场”的忙碌场景,鲜见玉米田里农民挥锄“汗滴禾下土”的画面。
相反,麦田里收割机一马当先,打捆机紧跟其后,运输车一路尾随,麦农轻轻松松就将一袋袋颗粒饱满的小麦收打入院,或晾晒自用或准备交付合作社代销。绿油油的玉米田里,新型无人植保机取代了人工除草,以五分钟一亩的作业速度潇洒自如地展示着科技的力量。
田间不见农人影,但见农机骛自忙。浮山县田野间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来自于该县一些新型专业合作社围绕 “耕、种、管、收、售”实行签约托管农田的成功探索。这一探索,让该县近600余农户有了自己的“种田保姆”,有效破解了当前农业迫在眉睫的“谁来种地”之问。
一亩地预掏395元,农民就是“甩手掌柜”
老农民即将退役,新农民尚在襁褓。明天,谁来做农民?“有地力无作,有力无地作”,明天,地究竟如何种?
从2014年起,专业从事新型农业生产土地托管的浮山县佳益农场很好地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
“宁走慢,必走好”。 针对农村空心化,种地老龄化、妇女化的实际,佳益农场稳健探索形成了农业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三驾马车”并行的格局,应用数字农场管理平台, 目前托管农田达到了1.5万亩,作物涉及玉米、花椒、朝天椒等作物,覆盖8个乡镇74个村,签约农户达到了350余户。
“与我们签约的农户,托管费秋天卖粮后再核减,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全部先由我们垫支,这在山西全省尚属首家。另外,我们对地块层级管理、种植管理、病虫害预警、农机作业审核管理等都有一整套智慧化的服务。”佳益农场负责人王海波自豪地说,农户只须下载一个手机APP,坐在家里就能准确地知晓自己要托管的土地面积究竟是多少?就能看到农机手和无人植保机在自家地块现场作业的实时状况。
今年春天,浮山县响水镇仁彰村的十多户农民,将自家的100亩玉米“全托”给佳益农场种植,一亩地预掏395元托管费,自己就当上了 “甩手掌柜”,单等着秋收后由佳益农场统一收打后结算。
托管农户崔作枋,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按一亩地收打600公斤玉米、每公斤卖一块八毛钱算,秋后刨去托管费,一亩地纯收入685元应该不是个问题。“看到人家,把玉米耕种得这么好。再想一想,秋后有人将收好的玉米直接倒进自家院里,今年村里没有托管的农民,现在好多都有点后悔了。”种了半辈子地的崔作枋感叹,“春天农民不用花一分钱,地就种了;其间不用费时、费力、费心管理,青壮年还不误外出打工。托管这条路看来未来非走不可了!”
地尽其用、人尽其才,将多方利益联结
当前各种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风起云涌,但碎片化的农业服务,往往很难将农机手、农户、农资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有机地互通互联起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从农业生产中各自汲取“一杯羹”。
浮山县探索新型农业生产土地托管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型农业组织,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轻松种地,想方设法让农民节本增效,地尽其用、人尽其才、货畅其流,实现了多方利益的联结、共赢。
北王乡爱国玉米专业合作社、响水河镇建伟农机专业合作社,同一家合作社中就推出了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三种不同模式,在村里很多人都出去的情况下,合作社坚持做村里的“守门人”,坚持从老一代农民手里接过接力棒,坚持为农民更便捷地种好地提供套餐式的贴心服务。
2011年成立的建伟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11台大型农机具、40多台小型农机具,今年托管农田达到了1500亩,涉及农户200多户。合作社负责人黄建伟说,农户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托管,用合作社统一提供的种子和化肥,玉米每亩380元、小麦每亩400元;相反,玉米每亩200元、小麦每亩180元。
对土壤贫瘠的、农民不愿意耕种的小型地块,佳益农场则在完成大面积农田托管之外,全额垫资引领农户栽植花椒,有效降低土地荒废的损失。同时,在农忙时候雇佣农户增加收入。
在代购农资、代种代收、代卖粮食的托管服务中,农业合作组织将农机手、农户和农资产品有机整合,“捆绑”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农机手们普遍感到活比过去明显多了,农户们普遍感到农资的成本降下来了,而农资产品不再“撒胡椒面”,改由农业合作组织精心采购,统一“砍价”,统一调配。由于量摆在那儿,农资企业也更愿意与农业合作组织结成对子。
响水河镇中角村老农机手白银江,家中有四台大型农机,随着土地托管在周边的兴起,儿子白亚庆成了佳益农场的13名签约农机手之一。往年,父子俩一年最多有1000多亩的耕种业务,总感觉有点“吃不饱”,但今年耕种业务一下子翻了个儿,儿子起早贪黑都“干不完”。
“现在去哪儿干?干得咋样?都是佳益农场派活和监管;干后结算,也是佳益农场负责,不直接面对农户;就连作业中农机发生故障,也是佳益农场救援……”说起跟了佳益农场这个“主心骨”,想着今年收入要翻倍,白银江乐呵之余一脸兴奋。
佳益农场副总蔡宁说,托管农户可谓坐等收益,秋后只需一个电话,粮款就会打到他指定的账户上。借助土地托管有效规范了当地农资市场,利用科技手段减少了化肥、农药的用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农资残留,使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双双提高有了根本性的保障。
“合作种地”变革背后政府的新算盘
浮山县推行新型农业生产土地托管,引发“合作种地”带来的变革,同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浮山县农委主任李维新说,着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重点打造“51513”工程。这项工程中的第二个“1”,即重点围绕蔬菜、中药材、小杂粮、干鲜果、养殖等特色产业,规范和壮大100个精品示范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合作社真正带动农民、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发挥作用。
“实际上,更准确地说,就是要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他们在推进土地托管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中如鱼得水、长袖善舞,发挥更大的生产效应和社会效应。”李维新说。
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毫无疑问,新型农业生产土地托管为浮山的农业生产注入了一池“春水”。但这种模式未来究竟能够走多远?还取决于在这种模式背后,政府的定位和角色又是什么?
对此,浮山县委书记乔飞鸿指出,今年县委、县政府已将合作社等托管经营主体的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的东西还是要由市场说了算。扶持以合作社等托管经营主体,推动农民种地的组织化、标准化、高效化,作为政府部门来说,下一步纯公益性的无偿服务主要是解决市场办不好或不愿办的事情,比如政策法律体系、科技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农业保险体系、财政补贴体系等。“当然,最主要是帮助他们合理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稳定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今后我们对合作社等托管经营主体的改革和扶持一定是优先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用于产业配套。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决不会再走直接补贴的老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