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编者按:6月17日在我县召开的干部驻村精准帮扶交流研讨会上,“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谈经验、话不足、提建议,会场气氛热烈。本期《今日浮山》刊登部分发言内容,讲述他们在村里的那些事,展示他们的工作风采。
天坛镇南王村第一书记 马俊峰
驻村以来,我按照“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时刻牢记驻村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为南王村广大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四年驻村工作期间,我加宽了进村桥并安装了防护栏,接通了互联网,修复了党员活动室,配齐了活动室办公设备,争取并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整改了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新建了水塔和文化广场,改建了卫生室、群众活动中心,新修了村内排水渠等等,南王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很多老百姓家里有难事,喜事都要跟我说,甚至有了家庭矛盾都来让我给他解决。我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去办,知道谁家有事主动上门帮他们解决,村里红白喜事都要去转转。只要老百姓给我打电话,我总是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他们提出的诉求能办成的马上办,不好办的尽量办,办不成的给他解释清楚。有的老百姓提的诉求不合情理,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多上门多解释,慢慢的老百姓就理解了。时间长了,我和老百姓都有了很深的感情。
几年来,我在工作中总结了几条经验与大家分享:一是做好家属的工作,得到她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协调好村干部和党员的关系,多到老干部家坐坐,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三是多与乡镇七站八所联系,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帮助村里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多回派出单位转转,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取得单位大力支持。
接下来我还要铺通挂北自然村的户道,修复南王村八景之一“天池”,打一眼井解决人畜吃水供水不足的问题,新发展100亩以上花椒。
东张乡南卫村第一书记 宋海龙
从小事入手,真情关爱老人、小孩弱势群体。村里腰椎骨折痊愈的77岁张梅英老人,独自开了个小卖部,我便每天过去买盒烟,虽然我不会抽烟,但尽量在当天工作中给村民们发散完,第二天再去买一盒,这一习惯已坚持了四年。
村民李可老人住在村沟里的土窑洞内,在走访中了解到李可属于二级精神残疾,害怕见人,但我发现他有绘画技能,便将新建广场文化墙交给他画,并给予3000元报酬。这一举动,打开了李可封闭多年的心扉,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活泼开朗了许多。接着我又为他申报了易地搬迁,建起了新居,在新房打顶的时候他写了一幅对联:安居喜庆乔迁乐 住房不忘谢党恩,横批:共产党好!我们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明泉用清朝袁枚的诗《苔》来形容李可的变化: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关注妇女,居村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家庭收入。南卫村共有妇女305名,大部分是留守妇女。我和工作队的同志们多方奔走,想方设法扩大他们的就业门路。一是和县劳动局牵手,培训厨艺,增加家庭妇女的收入。经过培训提高,并考试获得资格,现在已有十多名南卫村的妇女,在临汾及周边地区,开起夫妻档,家庭店。二是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赴河北、洪洞等地考察,与洪洞县红红火火艺术灯笼制作公司签订协议,组织村里40余名妇女参与灯笼制作加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在种植养殖两大产业上寻求突破。利用南卫村地势平坦,土地连片集中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中连片蔬菜大棚种植,为村修建了300立方蓄水池一座,全村26户,建起46个春秋大棚。同时争取到130万元的“旱薄地”改造项目,连续两年由县农委免费为村民实施耕作,发放肥料,改良土壤结构。
我们的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关键有这样几点因素:一是有坚强的后盾。局领导把扶贫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谋规划,给资金,真支持。局领导每年都要多次听取汇报,并亲临一线,解决存在困难、问题。单位副科以上干部每人结队帮扶一人,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大扶贫格局。二是我们有一支稳定的扶贫队伍,10年当中仅因一人退休微调。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各有所长,扶贫队员在工作上团结一心,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对扶贫工作凝力合心。
槐埝乡陕曲村第一书记 陈 瑞
吃透政策深调研。我积极跟经验丰富的同志讨教,吃透扶贫相关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走门串户,走访党员群众,走进田间地头与百姓推心置腹地聊家常,了解村基本情况,与局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研究,制定了村脱贫方案。
真抓实干攻脱贫 。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协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及广大村民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做了一些工作:为陕曲村争取到国家以工代赈土地治理项目资金48万元,完成土地治理300余亩;创办“村委会+公司”引领发展,依托扶贫政策,注册资金80余万元,建设了村级光伏发电站,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10万余元;争取水利资金7万余元,为陕曲村新建了50立方水窑一座,铺设输水主管道300余米;投资25万元,为陕曲村新修入村柏油路1.3公里;邀请农业、林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对村民进行讲课辅导,组织技能培训41人次等等。
务实党建强“三基”。全村党员34人,为开展好党建工作,我积极的向乡组宣委员、组织书记以及水利局党建工作者虚心请教,补齐短板,两年来,积极协助村党支部落实了“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制度;通过组建陕曲村村民微信群、陕曲村党支部微信群、流动党员微信群,鼓励党员、群众分享党的好政策以及工作、学习、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正能量信息,有效提高了全民素质,增强了精神文明建设。
下一步我将建立陕曲村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经商致富能人、退休干部纳入乡村人才信息库,建设村级文化长廊,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好人才资源,拓宽工作思路,协同工作队积极帮助村“两委”,跟进花椒经济林项目的各项建设任务,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做到稳步推进村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有效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三农工作,有力的推动陕曲村的发展。
天坛镇湾子里村驻村工作队长 李强
在湾子里两年的探索实践,我深深的感受到改革创新才是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探索实行了以“手眼身法步”为主要内容的驻村帮扶五步工作法。手,就是勤动手,组织工作队员坚持每天规范记录扶贫工作日志,认真记好个人走访、学习、会议等扶贫的点点滴滴。眼,就是多观摩,经常与兄弟村的工作队沟通交流,扬长避短,看一项工作人家怎么干的,我们的差距是什么。身,就是常走访,坚持经常入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务工、就学、就医等情况,力所能及的帮助办理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法,就是群众方法,用群众语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解开思想包袱。步,就是踱方步,经常与队员们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坐下来,思考研究帮扶工作和其他工作怎么干。
在湾子里两年的工作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精诚团结才是打赢圣战的基础保障。我探索实行了协调作战工作法,对于乡镇包村干部,我实行联系沟通法,及时与他们联系,了解掌握乡镇工作动态,吃透上情;对于我们派出单位,我实行请示汇报法,坚持每周请示汇报制度,每周我都及时向我们单位的一把手汇报驻村工作情况。对于村级干部,我实行主次分离法,坚持指导不领导,帮扶不包办,让他们当脱贫攻坚的主角。对于帮扶队员我实行分工负责工作法,每项工作明确责任人。对于帮扶责任人,我实行关爱激励法,把工作谋划细致,铺排开,开展保姆式服务,让他们少跑冤枉腿。
在湾子里两年的工作成效,我深切的体会到坚持问题导向才是推动落实的有力武器。在驻村帮扶中,我们聚焦问题,对症下药。如何帮助湾子里发展产业,是当前我遇到的最大问题。今年,我们工作队就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聚焦“六个破除”,联系湾子里实际,多次座谈研讨,查找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比如,针对存在的僵化保守问题,我们先后邀请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专家和省农科院的种植专家,来村把脉会诊,传经送宝,组织县里的龙头企业锦绣谷子种植合作社开展种植无公害谷子培训,通过流转土地,发展无公害谷子等等。
寨圪塔乡山交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亢彦鹏
强化政策支持,狠抓民生改善。我们坚持以民生改善为驻村帮扶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推动乡风文明,助推脱贫攻坚。一是从身边小事抓起。把老百姓吃穿住行放在首位,打102米水井一眼、新建水窖两座,铺设水管6000余米,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新建垃圾池6个、公厕4个,改善了环境卫生。二是从村内大事抓起。协调水利部门为村内河道治理拨款10万元,科学规划、修缮改造村内河道,整修了部分滚水坝;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享受扶持的24户贫困户2018年11月全部入住。三是从群众的喜事抓起。新建了1500平米文化广场,使群众业余生活有场地;新建文化墙300余米,加大了乡风文明宣传力度;组建了山交村广场舞健身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强化项目支撑,狠抓产业发展。大抓项目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村民集体双增收。一是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积极为村集体争取光伏发电项目,推动了山交村光伏发电站2017年6月10日并网发电,实现了村集体每年增加10多万元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依靠山交村优越的自然环境,指导建立了一个百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场,实现了村内养牛由散养方式到集中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养殖水平,又增加了养殖收益,还解决了村内的环境卫生问题,实现了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今年,我们按照乡党委打造“森林小镇”的工作思路,依托八路军总部旧址的红色资源和山交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着手修缮八路军总部旧址及附属设施,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打造娱乐购物一条街,发展红色生态休闲游。
我认为,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必须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具体讲就是要把群众当亲人,把村干部当战友,把工作队员当兄弟,把乡镇领导当老师,把派驻单位当后盾,切实形成驻村帮扶的整体合力,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