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争艳,光影缤纷。走进浮山东陈村,古旧淳朴的四合院,淡雅古穆的石质节孝牌坊,古媚灵秀的砖雕、石雕、木雕、训蒙文等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心底立刻涌出一股恋旧的意兴和古老的情怀。这里的明清民宅、短墙缺处弥漫着云深雁影的孤寂,散发着浓浓的历史幽香,有着深邃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肌理。“上了东陈坡,进了银子窝”“上了东陈坡,秀才官员多”这是当地流传几百年的顺口溜。因为,东陈村原有明清民宅60多处,因年久失修、宅主更替,现保存较好的仅5处。但每座明清院落均有精美的砖雕影壁、楹联、门楣。正房前有廊,廊檐有木雕。廊前有木柱,柱底有石柱础,廊侧有砖雕家训。祥瑞图饰砖雕有麒麟、牡丹、松鹤等。这是一个官商家族绵延600余年兴衰历程的见证。这是历经风雨家国离乱、历史掉剩的几枚宝珠。花木依然扶疏,幽窗依然静好。古旧的光华真切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在无尽的空间穹苍中,在深邃的时间巨流里,体会到一种叫厚重的东西。
“龙角山下古村落,耕读传家秀才村”。 东陈村虽然是一个不满千人的小村庄,但自明、清以来却是个崇阶峻职、高官迭出、冠带尊显、名仕相继的地方。上有九卿朝臣,下有署衙县令,文有中宪大夫,武有五城兵马司。明朝初年,李姓先祖迁入东陈,人丁大发,成为村里的望族。所以东陈村李姓居多,现村中遗存李氏宗庙及明清院落约22处58座,尽显当初之繁华兴盛景象。精美的砖雕、木刻,柱石、牌坊,宗祠、壁画,见证了李氏家族盛极一时的历史变迁。史载,从明洪武年间到清光绪年间,李家共走出进士2人,举人2人,贡士、贡生24人,生元、广生、武生等113人,共计141人。
东陈古村清代砖雕格言,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六节短语,都属于训诫后人的人生格言。其中有一则雕刻于乾隆四十七年州同李维纪小道院里的廊房南壁上。短语选自《礼·内则》曰:“儿生子、子能食,食教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门户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以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请肆见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象。悖行孝悌,博学不教,内而不出。”这则130字的短语内容丰富。告诫人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从能食到弱冠的不同年龄阶段,要学习不同的礼仪不同的知识,要知礼仪懂规矩。这则短语激起我心中绵绵涟漪,隐隐然觉得旧人旧学旧派礼貌别有风致。那个时代的文人雅士一袭飘逸的长衫,连眼神里的教养都飘着几瓣心香。那样的鸿儒已成为遥远的绝响了。
漫步在东陈村,这里的每一个四合院廊房侧壁、二门旁随处可见文字砖雕。内容大多是治家格言、人生理念和楹联。或行书或楷书都那么挺拔隽逸,一个一个俊俏方正的砖雕字,结体端正,字里藏着英气,无论远看还是近看都带着士气和秀气。我猜想,这些作品的背后藏匿的都是富有苍苍学识一身儒雅、满心古风的巨硕。
东陈村的麒麟影壁、“贪”字影壁、“福”字影壁、“寿”字影壁,石牌坊、石狮子、镂花木雕、窗棂雕花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远古的艺术是如此精湛,构图和刀法均有独到之处。还有大型砖雕壁画如“丹凤朝阳”“竹鹤为友”“松下鹿鸣”“灵山青松”等都是精美艺术品。
这里古奥得近乎裹了一层岁月的包浆。一座一座明清院落,门窗古秀端庄,砖雕木雕石雕功力深,品味高。这里的翰墨因缘令我羡慕不已。此时此刻我为自己生命的浅薄而羞愧。与古人心中供养的明秀和浑厚相比,我们心神散漫,旁骛杂乱,哪里还有一丝清贵古雅?
这里的荫翳情调,这里的明清民居古院落犹如一颗颗埋藏在沙土中的瑰宝,与时下满城新潮、满街俗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点点滴滴显示的都是旧时月色。我在低回流连间细细品味着那一缕缕逝去的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