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7日,记者走进浮山县东张乡尧头村,新修建的红色门楼矗立在村头异常显眼,这里是市农委的驻村帮扶点。短短1年多,尧头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产业扶贫有声有色。
地处浮山县西南部的尧头村属于丘陵地区,是市农委的驻村帮扶点。以前,该村主要靠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业立地条件较差。自市农委驻村帮扶队来到尧头村后,帮扶该村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夯实脱贫基础,并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提高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
尧头村精准扶贫办公室内的茶几上摆放着一沓沓贫困户信息采集表、登记册,市农委驻尧头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吴临平正忙着将贫困户的信息一一录入浮山县扶贫攻坚信息管理平台……“只要登录这个网站就可以了解到浮山县每个村、每户贫困户的帮扶记录、收入情况、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贫困户去医院、教育、农业等部门办理业务的时候也可以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外边正刮着风,门被吹开后,冷风倒灌,吴临平不由得缩了缩脖子,“想要让贫困户富起来,还得靠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是一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支撑载体,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市农委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该村的地理水文、气候土壤、自然条件等因素,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依托周边带动、发展桃树栽植、逐步扩大规模、实现产业脱贫”的工作思路,并积极动员尧头村农民改变生产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
尧头村贫困户尹进录家的院子里摆放着许多光伏板,“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可给我们办了事儿,这是今年他们帮我家多次申请才安装上的,光这个每年就可以领到3000多元。这一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了路、门楼、排水沟,还帮我家找到了致富产业。以前我家靠种小麦、玉米,每年的收成也就5000元左右,今年我家种植了7亩生地,卖了1万多元,家庭收入翻了番。我相信扶贫队能带领我们脱贫,去年在他们的推荐下我家又种了2亩桃子,希望后年能卖个好价钱。”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如何解决短期没有收益的问题?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吉东发说:“我们通过长短产业的结合,‘长抓桃、短抓药’,大力发展桃树和中药材套种。今年,全村共种植中药材220余亩,工作队还积极争取到资金对苗木和肥料进行补贴。为提高桃树、中药材产业的效益和农民管理水平,我们多次组织果树专家对桃树的种植、管理技术及中药材管理技术进行系统培训和实地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让广大种植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