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最有意义的事
■ 盖培琳

(上接第371期)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有了书的帮助,使读者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之所以喜欢书籍,因书籍可以帮你走路,走什么路。当然,明智的读者不大会读闲书或无用的书。只有读书,且从中获取有用的东西,方可感到自己没有蹉跎岁月,虚度年华,以至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不乏有人读些有趣的闲书,此所谓为轻松型读书,借以解脱生活的沉重。尤其是夜间,以书为酒,邀月同饮,个中乐趣不图与人分享,万事随缘,随遇而安,唯求自然而已。

关于读书的事,可以举出许多事例,尤其是出了名的人,那可真是:万花园中多奇葩,奇异之事枚不胜举。这里随手拈来试举几例以飨喜读书者。如著名诗人海子就非常热爱读书,甚至可以说是着魔般的嗜书如命,此乃酷爱喜读书者之典范。他房间书架上有上千册书。一次他读了一晚上歌德的《浮士德》,那本书有好几百页,他读了不止一遍。有时候深夜窗外寂静无声,海子会喝点白酒,在微醉状态中忘掉自己,真是犹如庄子所说的在“物我两忘”中读、写,天马行空式的笔走龙蛇,写出诸如绝命诗等大量著名诗篇。

宋代著名学者姚儒的《家教要略》中,将读书说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无独有偶,大出版家张远济说:“天下第一乐事,还是读书”。现代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一莫言,同样也是一个将读书视为最大的乐事。因家贫他十一二岁的时候辍学了,开始了农民生活。他因喜欢读书,用借、换以及做苦力的方式渎遍了自己村和邻近村落的所有书籍,变成了当地最有学问的人!他有个表兄在上海师范大学读书,羡慕之余,便阅读了他带回来的所有课本……以后莫言便将自己一肚子的故事倒了出来,就成了如《红高梁》那样的文学名著。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上学时,白天上课,但一到晚间却泡在中文系的资料室看书,有时一直看到天亮。后来在工作单位,将资料库的书都翻遍了,读完了。

有读者给一位他崇敬的作家写道:“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开花,雨天一湖涟漪,阳花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尖,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都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给我年复一年地朗读……”

这位读者还说,我就像在一片荒漠上生长着自己营养不良,干枯瘦小、周围还寸草不生。奇怪的是,那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寂寞。因为我有书读。

他说,我的注意力全在读书上。除此之外,毫无用心。通过阅读,使我内心的小小城堡已经打开了大门,历史现实纷至沓来。我可以欣赏到伴侣、朋友们以至更多的人们内心花园。世界开始像一幅丰满的画展现在面前。心境如沙漠般寸草不生的日子过去了,而且永远不会再来。因为我抓住了唯一能被认可的路:读书。我一定会努力把沙漠变成驼铃悦耳的绿洲。 四周也一定会开始生机勃发。

在享受读书所带来的欣慰愉悦的过程中,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多阅读些经典名著的。对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上班族来说,生命路线要从他以前念书时的“走向社会”,调整为现在的“走向自我”,再求取双方的平衡。这种平衡要想获得源源不绝的动力,上上之策即是阅读经典。

如今的教育固然尚不能说是完美无缺,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和问题。但对一个读书人来说,那是18岁以前的事。过了18岁,到了30岁、40岁,人的基本价值观、是非观还是一团糨糊,就不能怪别人了。如果你不是生活在穷乡僻壤,如果你可以轻松的上网、读书、看报、看多国电视连续剧、吸收各种各样的资讯、享受最现代的科技成果,却仍然没有学到,“何为行为边界、何为自尊”这样的常识,还停留在年少时的保本价值观中不能进步,不能自拔,就没有可开脱的理由了。抛开被灌输的知识,自主地学习一一至少学会明辨是非,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吗?如若可能,是否可以从“阅读”中取寻找呢?

学界皆知的一代宗师、国学大师、人忒老实的王国维先生,在短短的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哲学、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文字学、考古学、心理学、词学、曲学、红学、金石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一流的成就,一举奠定了中国学术的基石,成为中国乃至东亚顶级的学术大师。靠的就是——读书!他虽生性忧郁、赢弱多病,少时即沉湎书海。早年留学日本时,他一天到晚都在看书、写东西,他的屋子里除了书,什么也没有。王国维常年隐于古纸堆中,一头扎进学问,全然不知外界。家里孩子多,嬉戏打闹以至缠倒在他膝下,可是他拿着一本书,绕着屋子退避,眼睛从不离书。许久家人回来,将顽童支走,他才得以坐下来安心读书。王国维不谙俗务,平日里只做学问,不问家务。他不单学问好,还写得一手好字,不断有人登门求字,他却懒得动笔。王国维性格内敛、心境枯寂、但偶尔也露一下棱角,说一句:“我的研究成果是无可争议的”。这确也是一句大实话,学界公认。

平素常同朋友们谈到关于人的素质的问题。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大学即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累积的所在。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尽管大学生可能接受了丰富的专门职业性知识,却可能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而并未真正受到全面的高等教育。须知人文的高等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培养有德行、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的人。这样的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训练,而且在于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价值观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可以文理兼顾,学好通识课程,更好地使之达到人的无止境的自我完善的人生目标。但无论如何“阅读”终究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人应坚持始终的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学习方式。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爱知识的人扑到书上,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文化和吃同等重要,甚而更为重要。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至于读书的感人故事多不胜数。诸如宋代脍炙人口的“以书下酒”的故事,王安石睡觉吃饭时仍手不释卷等等,不一而足。文化好比美食,这估计应该是古今中外读书人的共同看法。

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大科学家托马斯,从小就喜欢看书。他说读书可以让他进入完全忘我的境地。

台湾文化名人李敖也认为:看书是最好的事,因为看书可以从中撷取精华。在知识爆炸、印刷品泛滥的当今,是应该有所选择地读些经得住时代考验的普遍叫好的畅销书。

总上所述,充分说明一点:学习是多么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一件事呢!周恩来总理就曾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坚持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弘扬爱读书、读好书、喜读书的风尚,使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真正懂得爱学习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基础,要切实懂得“学习最有用”“劳动最光荣”“祖国最可爱”的道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走在前列,为使我国成为学习型大国而奋发努力!

注:作者系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