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浮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金科是一位年逾古稀、靠心脏起搏器维持生命的老同志。按常理他应在家安心静养,但他却以抢救文物,搜集和整理浮山史料为己任,以不耻下问边学边干的学习方法,自2007年以来行程5000余里先后赴太原、尧都区、翼城等地及本县境内的9个乡镇,185个村委会,450个自然村调查、摸底,拍照图片10572张,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文物资料,为研究浮山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石刻是指镌有文字的碑、碣、造像、经幢、石幢(内容非经文者)、摩崖题记、墓誌铭、画像等,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编纂《山西省石刻大全系列丛书·临汾市浮山卷》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也是我省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但是此项工作一直未能启动。2011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张金科闻知此事,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二年内完成《浮山石刻大全》。为兑现承诺,他自费购买了《辞海》《古汉语字典》《中学生古代文化词典》等相关图书,购置了用于拓碑的全套工具。然后抗严寒、战酷暑,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四处拓碑。有的碑被老乡砌入墙壁,他就苦口婆心做工作挖出来,拓后又负责放回原处。拓回来之后,他又组织县资深专家姚锦玉、李学聪、唐揖尧、崔金銮等人进行辨认、断句、注加标点符号,认真工整抄写,而后编码、照相、打印,存入档案袋。2012年在寨圪塔乡关音庙村乌龙洞,他由于翻碑用力过猛,导致起搏器停搏。可他到山大医院重新安装了一台新的之后又继续投入了工作。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他和研究会的其他同志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如期完成了《浮山石刻大全》这一艰巨的任务。这本书收录了浮山县自北魏以后的石刻520通,并逐以配以照片为佐证;收录了汉代以后佚失碑文96篇,并附佚失碑文存目237条,全卷30万字,内容十分丰富。
浮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荟萃了浮山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精诚团结,各显其能。2007年以来,该会组编出版发行了《人民公仆鲁光敏》《古槐情缘》《古镇梁村》《贾存仁与弟子规》《老子八十一化图探微》《浮山木偶》《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浮山卷续卷》《浮山文物集锦》等15部书,填补了该县在文史方面的许多空白。其中编辑《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浮山卷续卷》和《浮山文物集锦》这两部书的工作是张金科主动请缨的。为编写他们,张金科跑遍浮山的9个乡镇、65个村委会、100多个自然村,共收录新发现石刻286通。《浮山文物集锦》共收录了浮山的宫观、寺庙、壁画、砖石木文字雕刻,古遗址、古今戏台等572宗16类的石刻,实物照657张,历时两年才得以成。
张金科经常说:“我工作中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会长张奇志及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正因为如此,他非常关心、关爱其他老同志。退休前,张金科曾担任过多种职务,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深知撰书写志的大都是老同志,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关键是在生活上多多关心他们,使他们心情舒畅。甘愿为研究三晋文化做奉献。如三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姚锦玉,年逾八十,老伴年老多病,他多次看望,病故后,他上门吊唁、慰问,并帮助料理后事。理事李学聪老伴病故,他乐当红娘,为其找到如意老伴。退休干部李连捷,家住北韩乡霍寨村,为编辑《应酬拣录》多次往返城乡,张金科知道后把他请到家里,管吃管喝管休息,使他深为感动,顺利地完成了该书的写作。
虽然戴着起搏器工作让家人很揪心,可张金科却不愿回家静养,仍然为浮山的三晋文化研究四处奔波着。 (唐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