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水”的情思与感怀
◆ 张大庆

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世界万物之生长,人类之生存皆离不开水的滋养。有了水可将沙漠变成绿洲;有了水能使即将干枯的花草复活;水,至清、至美,利万物而不争。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就会面临的是灭绝。

提起水,我不禁想到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那段情景。那时候我们村严重缺水,全村几百口人仅有两口水井,而且水位很低,每口井一天能挑上30多担清洁的水就很不错了。所以,挑水就成了村民们日常生活中一项特殊的任务,每天早晨最为热闹的地方要数这两个井台,繁忙的打水景象也成了我们村特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民们天不亮就起床打水,他们按先后次序排队,耐心等待。也有急性子的人等的不耐烦了,就一起跑到一里多路外的东沟里挑水。

儿时的记忆里,父母在外地工作,我和小妹留在了农村老家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再后来爷爷因眼疾双目失明,家庭重担就落在了奶奶的身上,挑水自然就成了奶奶的活儿。等我我长大后,便成了我和小妹的任务,为了能减轻奶奶沉重的一点负担,我和小妹利用放学的时间去挑水。担回来的水都很浑,与其说是水,还不如说是泥糊糊,一桶水澄下来就成了多半桶了。小时候我也曾试着到沟里挑过水,一趟下来就得一个多小时,担回的水一担就变成两半桶了。当然,村里也有好心的叔叔、伯伯、大哥哥们帮助过我们,非常感激。如果遇到天气干旱时,井里生产的水就更少了。村里也有一些自私的人经常把井绳和辘轳藏起来,等夜深人静时再偷偷拿出来打水。乡亲们虽说很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去沟里挑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村里通了电。邻村庄里首先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我们村有劳力的人家大都从邻村拉水,这样就缓解了使用浑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村在政府的帮助下打了两眼机井,建了水塔,安装了自来水管道,这才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解决了祖辈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人畜吃水问题。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无不拍手称快,高兴的说,现在的社会主义真好。但回想起缺水的那个时代,对一个祖孙两代,缺少劳动力的家庭。那时为了水辛苦不说,也受尽了白眼和不少的委屈。

参加工作后,住进了县城,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由于以往的种种磨难,所以一直以来对水有一种别样的感怀。虽然说现在用水很方便,但我从不浪费,非常节约。因为,我从小时候起就知道没水的艰难。平日里把洗菜用过的水用来浇花,把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或冲马桶。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个人或单位的,看见没关紧的龙头,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关掉。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洗手擦肥皂时,一边擦肥皂,一边开着龙头,任由清水哗哗流淌。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在公共场所洗完手,龙头不关紧或就懒得关一下。有的施工工地野蛮施工,撞坏地下管道如喷泉般的让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岀,白白地流走,看了真让人心疼。难道这些人就不曾想,流掉的水不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吗?因此,在这里我要呼吁,希望大家每一个人都能从“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出发。如果我们再不觉醒珍惜水资源,“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人类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