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现在我们用上了清澈透亮的自来水了”说起第一书记许亚峰,石口村村民张生怀是赞不绝口。
石口村位于浮山县寨圪塔乡,距离县城30公里,全村辖7个自然村,100多户,340口人,居住比较分散,村东西距离有6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让石口村成了贫困村。去年8月份许亚峰从新闻中心来到了石口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了石口村的领路人。
从笔杆子到泥腿子
许亚峰从0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就来到了浮山县新闻中心工作,一干就是十来年,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能到基层一线,到农村去谋篇布局是他多年的心愿。在全县第一书记下乡工作中,许亚峰主动报名,可上任伊始就让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他犯起了难。
“什么第一书记,就是来走走过场”。刚到村里,村民见到这个戴着眼镜的“书生”,不以为然地说。如何能让村民接受,什么方式能让村子脱贫,从哪里入手,又从哪里破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来石口村的第一个月,他吃住在村里,做的唯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同时还在寻找适合该村脱贫的法子。他积极进村入户,进户入门,与村民“套近乎”,田间地头、林间山地都留下他的身影。在临近春节,他还联系原党委,专门走访慰问了全村20余户困难群众,给村民送去了米面油。时间一长村民感觉到这个娃不是来“镀金”的,村民把他们的诉求和想法都愿意和许亚峰说道说道,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先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在村里走访的过程中,许亚峰发现村民家中的自来水供水不足,部分自然村没有自来水。原来村里的自来水管道都是十几年前修建的,管道年久失修,一到冬季还经常冻管断水。原村“两委”班子一直想修,可十来万的投资让村干部犯了难。
“水、电、路是基础,村民连最基本的饮水安全问题都解决不了,要我这个第一书记有啥用”,许亚峰对重修自来水下定了决心。
针对石口村实际情况,许亚峰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同水利局联系筹集资金,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由于工程量大、战线长,出现资金不出问题,他又积极联系单位领导,同村两委协商,共同争取“一事一议”资金5万元,保证了工程顺利建设。此次共建设水窑3个,蓄水池3个,对全村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整修,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余米。施工中,他深入施工一线,制定方案,督促施工,狠抓质量,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了7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村民喝上清冽甘甜的自来水。
走从散养到圈养的科学养殖路
“以前我们养山羊是天亮赶羊出圈,天黑赶羊入栏,不管刮风下雨都得到山上溜溜,非常辛苦,有时候遇到羊得病什么的,收入很少。”说起放羊的辛苦,石口村村民琚成银有道不完的苦水。
石口村牧坡资源丰富,村民一直有散养羊的传统,但大多是零星散养小打小闹。而寨圪塔乡玉米种植面积大,在秋收后处理玉米秸秆也比较困难,以前村民采取焚烧的办法处理,既污染环境,又可能引发森林大火,还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如何利用石口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领群众致富呢。
经过实地调研和缜密思考,同村两委认真讨论,提出了“发展秸秆养羊,推动规模养殖”的农业发展思路。他计划把周边村落的玉米秸秆回收起来进行储青,引进优质羊品种,要变千家万户散养为集约化规模养带领农户规模养殖,探索贫困山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最终,制定了舍饲养羊的计划,他积极到扶贫局申请项目和资金,今年6月开始建设羊厂,12月底建成。占地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建设羊舍31个,约4000多平方米;建设存草房一个,粗、细饲料房各一个,青储仓一个;购买铡草机、粉碎机各5台,割草机10部;种草约100多亩,玉米200多亩。投产后养羊达到5000多只,能繁殖母羊500多只。
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扶贫机制,探索多种模式精准扶贫,在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积极走出一条扶贫发展的大路,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有效地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