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相见时难别亦难
◆ 盖延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原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然而,用它来形容四月六日去相见五十年来未曾相会的同学,觉着有些恰如其分。王母娘娘再无情面,还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见上一次面。而我们六十四班的同学却是五十年未曾见过一面,这种相见是何等的难啊!十年浩劫不但打破了这一届学子的求学梦,而且阻隔了这一届学生的联系信息,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青春年少的男女学子,如今个个变成了白发老人,多皱的脸上留下了时光的留痕。

上午十时许,临汾平阳旅店二楼会议室,来了一群古稀老头,白发老太太。啊,你是于永亮;我是王作武;哦,我姓袁,对,袁长命;他是尹随年,险些对不上号了;张连珠,马温香记忆似乎淡忘了许多,唯独李都亲的模样没有变,还是那么年轻。说到都亲还真想起了一件事。她和崔海玲给我缝过被子。五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着这件事。毕竟是同学间的友谊,是那样的纯洁,象美玉一样的晶莹剔透,一样的光彩照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都怀着同样忐忑的心情,仔细地辨认最熟悉而今又仿佛很陌生的人,一阵哦、哦、哦,一阵对、对、对之后,有人眼眶湿润了,有人一阵狂喜,有人觉着心酸,执手相看泪眼。时间,铮,铮,铮,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想不到相见是这般情景,是如此的难堪!

会议开始了,先是为逝去的十位同学默哀,他们在九泉之下有知,也应感到安慰。之后是老班长贾章富讲话,他的讲话把人们带到了五十年前的时光掠影。浩劫改变了每位学子的命运,莘莘学子却成了那个动乱年代的牺牲品,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友谊,却打上了时代烙印,造成亲友之间的挥之不去的隔膜。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同班同学四分五裂,不曾留下一张集体合影,就各奔东西杳无音信了。等沉睡的人们梦中惊醒的时候,苦涩的宴席已经酿成了恶果,人已经走了,并且不知去向,就这样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每位同学都用奋斗抗争命运,都用激流勇进书写人生。只要是金子在那里也会发光的,好多同学都用勤奋写就了自已的传奇人生,这其中有教师、有工人、有医生、也有企业家,值得庆贺,可歌可泣!

接着是自由讲话,想不到还有许多同学记得我唱的那首杏林的黄莺儿,成了本人代名词。多么有意思,多么值得回味。王小平讲了一些学校生活的趣事,陈增勋、吉郭记也都相继发了言,言辞中都流露出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

发言结束后是照相,照集体相,照个人相,自由结合照。照吧!尽情尽兴的照,照出个人的风采,照出朋友之间的情怀,照出同学之间的友谊。照吧!把它珍藏在心里,留下终生的留念。我是个想和人人照相,而又怕别人嫌弃的多心人。所以,心里想照而又有意往后躲的人。当然也有几个撕混的铁哥儿们。比如老黑、老白、王新民之辈,在一个宿舍里爬摸滚打了三年整,一个鼻孔可出气,穿一条裤子不嫌少,也就敢照,而且当仁不让,我和老伴还同白如心及其老伴一起合了影,觉得心底坦荡,舒服些其实,别人也许并不这么想,是自己多心多虑了。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氛围中,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更是不必要的,可自己就是这种人。

开饭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午餐,是一次分别五十年后的会餐。食品很丰富,味道很纯正,有果品、瓜籽,也有鸡、鸭、鱿鱼,更有朱巨石带的土特产闻喜煮饼。一口口瓜果,一口口菜;一句句温馨问候;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在无拘无束的放荡中互相碰杯,互相敬酒,真是舍命陪君子,千杯不算多。

餐后是照个人相,照相后,就可回家。此时那种依依不舍、千叮咛万嘱咐的场面着实感人,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