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对浮山餐饮业的思考
◆ 李学聪

浮山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决定编辑一本《浮山文化统览》。我作为本会的理事,接受了一部分编辑任务。编写的书目中有一节是《浮山饮食文化》。对餐饮业我是外行,难以下笔出于编辑的需要,我便抽出一定时间,对县城的部分酒店餐馆以及餐饮业的行家里手进行了调查巡访。

总的来看,浮山餐饮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大型酒店餐馆少数停业改行,多数降格调整,谋求新径。中型餐馆适应中等家庭人员的需要,生意尚可。小型家常饭菜门店却生意兴隆,引来众多的工薪阶层人员和平民百姓在这里就餐。

浮山大酒店,设施一流,饭菜高档,在吃公款时期,这里高档车辆频繁穿梭,生意红火,效益颇丰。反腐倡廉之后,一时食客锐减,生意萧条。精明的老板审时度势,经营起普通饭菜来,这才有了转机。

尧山隅饭店、双龙大酒店,新东方饭店,以经营席面为主,应付红白喜事,适应多人就餐。为适应市场,老板们改变了高精尖的目标,增加了花色品种,一些普遍的家常菜,如用山花野菜拌做的拔烂子(俗称古龙)、菜团子、南瓜饼、红薯片、熟玉米穗等也登上了大雅之堂,顾客十分满意。现在他们又恢复了浮山的传统名菜“六六席”、“八八席”,也受到广大食客的青睐。

馨膳源老板李红斌,厨艺高超,经营有方,仍不满足现状,又在打算恢复浮山传统名菜烧麦的制做。以上饭店的转型创新精神令人敬佩。

浮山传统面食馆,规模不大,品种单一,但质高量足,经济实惠,倍受顾客欢迎。如小郭拉面馆、老拉面馆、蓝盾炒面馆等,每天中午都是食客满座,生意兴隆,几元钱的一碗面就能填饱肚子,最适宜工薪阶层和平民百姓用餐。

尤其应点赞的是早餐店和家常小吃店顾客最多,效益最佳。盖海军的吉祥快餐店、香约粥铺等,经营各种粥汤、米粸、花卷菜包、荤素小菜、凉粉豆浆等,品种繁多,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快捷方便,顾客接踵而至,座无虚席,是平民百姓最欢迎的饭店。

以上现状说明,饮食行业也和其它行业一样,其兴败存亡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这也见证了一条自然法则:“逆之者存,道之者亡”。同时也给浮山饮食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向市场,创新发展。

浮山县厨师多,名厨也多。明清时浮山走京的厨师就不在少数。受乾隆皇帝御赐的都一处,就是浮山在京的名店,“碎葫芦”“烧麦”名菜享誉京都,名扬四海。民国时期仅东郭村在外的名厨就有3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地打工的浮山人中,从厨艺者几乎占到一半,约5千余人,遍布全国,每年给浮山增加上亿元的效益。浮山的饮食行业已形成一种特殊的产业。而且名厨很多,杨天安、石大淼、陈思堂、徐全荣等都是国家新一级烹调师,名扬三晋,享誉神州。北王乡的卫兴安现为国家有名的中式烹调技师,他的面塑石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厨艺大赛,并屡获大奖,成为山西饮食行业的精英。

更值得一提的是,浮山名厨陈思堂面对饮食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行业全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筹备神山小拉面王连锁有限公司,策划实施浮山厨艺青工大赛和临汾美食一条街等活动,为浮山烹饪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着。

我还走访了浮山厨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振富先生。他认为目前厨师行业潜力很大,是适合本县待业青年求职打工的理想行业。也是农村一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一条阳关大道。他说许多人打来电话要他推荐浮山名厨,但他一时推举不出这样的人才。可见外地厨师的缺口很大,也说明浮山的名厨声望很高。他还编辑整理了浮山的名优小吃,面食菜谱等相关资料,为浮山的饮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上所述,都是发展浮山饮食业的基本条件和牢固基础。

餐饮业是永久性的行业,人总要吃饭,要吃饭就离不开餐饮业,只要顺应市场,突出优势,创新发展,这块蛋糕一定能做大做强,所以我觉得浮山的餐饮业发展前景广阔。首先目前有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机遇;其次有浮山名厨的引领支持,第三,浮山城乡尚有许多有志青年愿意从厨学艺,既能使家庭脱贫致富,又能成就个人的一番事业;第四,有职业中学培训学艺的平台。如果政府能将此项事业列入议事日程,通过扶贫、劳动、民政等部门解决一些经费问题,或办培训班,或名师带徒,再培养几批厨艺人才,为社会服务,将浮山的名优小吃、传统名菜推向全国,一能增加就业人员,二能使一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三能满足各地对餐饮行业人才的需求,这岂不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好事吗?目前,全国有5个县被评为“饮食之乡”。如果浮山能加入全国饮食之乡的行列,那岂不是一件万古传颂的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