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是防身治病的有效"利器",也是对自己、对同志的真正爱护。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中滋长了好人主义,息事宁人、姑息迁就等不正之风盛行,导致批评走了样、变了味。实践证明,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使批评带点"苦味"、加点"辣味",真正做到真批实批,保持其应有的思想锋芒。
以身作则,严于自我批评。严于自我批评,是开展批评的前提条件。只有严于自我批评,批评别人才有说服力、才有资格,也才能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越深刻,改正越彻底,越能得到组织的信任、同志的理解和群众的支持。自我批评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进行解剖,所以必须眼睛向内、刀口向里。那种"讲问题舍本求末、避重就轻,查原因虚与委蛇、以空对空,挖根源就事论事、患得患失"的所谓自我批评,既起不到提高思想觉悟的效果,也达不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的,只能称之为花架子、走过场。真正的自我批评,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往广度上查,对产生的原因往纵深处剖,对应负的责任往严格上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自我批评的实际效果。
无私无畏,敢于开展批评。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自我批评可能并不算是太难,难点在于对他人进行批评。现在很多民主生活会上,批评变成带"甜味"的批评,这种批评实际上是变相表扬,或者三分批评七分表扬。批评者往往使用精心准备的词句,在充分肯定、大谈优点之后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无关痛痒的缺点,最后落脚在"瑕不掩瑜"上,使被批评者感觉非常惬意舒服。这样的"批评"对党内生活毫无益处,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志起到了麻痹作用,看似帮之,实则害之。不愿意动真碰硬的开展批评,无非是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身不硬,批评别人理不直、气不壮,担心"穿蓑衣打火——引火烧身";另一种是私心作怪,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其实,批评就是揭伤疤、戳痛处,必须要有坚持原则的正气,无私无畏的勇气,直面矛盾的胆气,坚决抵制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作风。
襟怀坦荡,乐于接受批评。党员干部乐于接受批评,从心底里把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当做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这样别人才愿意去批评你,才敢去批评你。接受批评的态度越诚恳,相互批评就会越中肯。对待批评意见,无论是来自上级、同级或下级,也无论是什么内容,只要批评得对,就应该接受、整改;即使批评得不准确,只要不是恶意攻击,也应该宽容对待。党员干部以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闻过则喜的坦荡胸襟来对待批评,就能听到真话、实话,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良好开展起来。如果"老虎屁股摸不得",一听到批评就"跳",就认为是挑刺、闹不团结,久而久之,必然失去监督,产生腐败。
动之以情,善于进行批评。批评必须出以公心,不能公报私仇,这是大前提,也是原则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动之以情,善于进行批评,使批评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批评必须科学分析、以理服人。批评时不仅要指出同志的错误之处,而且要分析为什么错了。从程度到危害、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后果,条分缕析地一一道来,这样的批评才会使人心服口服。同时,还要在批评中融入感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与人为善、真心帮助同志共同提高上,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原则问题不马虎、小事小非不纠缠,不揭老底算总账,借机整人出气,以善意的批评、劝告和帮助,使被批评者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真正取得批评的良好效果。
严于自我批评,敢于开展批评,乐于接受批评,善于进行批评,这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良好开展的四个环节。其实,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善"字开头,以"严"字结尾,看似批评,实则帮助和改进,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为群众百姓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换来广大百姓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