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4)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红军东征到浮山

民国25年(1936)3月下旬,东征红军一军团从灵石县出发,沿同蒲铁路南下,主力红军直取襄陵、侯马。

为牵制临汾晋军,红军特派蔡爱卿营长率部400余人为偏师,东出洪洞,经曲亭镇进入浮山,3月28日红军到达城西之北西河村。下午5时许,先头部队在西河沟与姜安邦等7名巡警遭遇。战斗中,巡警郭柏山被击毙,俘获巡警4人。当天下午,红军即抵达西关,驻扎在西门外之三官庙及姚家大院。当晚,红军即向民众征集绳杆,绑扎云梯,准备攻城。此时,浮山城内仅有巡警二三十人,"防共保卫团"团长张春贵为加强守城兵力,新征一户一丁组成民团,分布在城墙上守护。29日红军带上4个被俘的巡警到城下喊话,向城内官兵宣传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国民党九年内战,五次围剿,并沿途围追堵截长征红军,红军冲破围截,克服重重困难,照样北上抗日,阎锡山宣传红军杀人如割草,全是骗人的谎言,你们若不信,我们可以当场释放俘虏。通过喊话,城内守兵有些松动,随之红军与城内接通电话,劝县长冯建坤开门迎接红军。城内派绅商乔本情等人带上布匹及银洋,从城墙上吊下来慰劳红军。当天,省城派飞机到浮山城外轰炸。红军派人分赴城关、西佐、张庄、响水河、北王等乡村刷标语、贴布告,集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阎文英、陈存栋等一批爱国青年报名加入红军。30日红军主力攻克襄陵,在浮红军完成牵制任务,扩大了自身力量之后,离开浮山向主力集结。

日军侵占浮山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日军先后侵占平津及太原等地。民国27年2月占领临汾,9月东犯浮山,被击退。12月30日日军飞机轰炸浮山城。民国28年初,日军欲打通豫晋交通干线,豫北日军西犯太行,驻临汾日军也分三路东进。左翼2000余人经洪洞之苏堡东进安泽,右翼千余人则由翼城东进,中路2000余人大举进犯浮山。2月17日其主力沿临浮公路东进,阎军独八旅田齐卿部在韩村稍事阻击后撤退。侧翼千余人由翼城北进,欲合围浮山,行至南畔桥时,遇决死三纵队抗击,经激战击毙日军200余人。18日浮山驻军撤至东部山区,县政府机关也撤出县城,仅留下一座空城。日军在修复韩村洞子门下土桥和西佐岭下赵庄桥后,于19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日)凌晨两路日军在浮山城会合,浮山城遭沦陷。接着日军四出骚扰,19日即东犯河底、胡同一带。22日城内日军两路出动,南路侵犯南卫、槐埝、燕村一带;北路进犯北王、范家坡一带,遭到独八旅的抵抗。当日,东犯日军在四十里岭被决死三纵队击退。

攻城打援之战

民国28年(1939)日军占据浮山县城后,驻守在浮山一带的中央军第十四集团军之九十三军布置攻城打援之役。

天坛山是日军占领县城后设置的一个重要据点,欲攻取浮山县城,就必先夺取天坛山据点。九十三军当时的部署是:新八师负责攻城,一六六师扼守西佐岭负责打援。4月14日凌晨,新八师某团向天坛山日军据点发起攻击,炮轰碉堡后,团营军官身先士卒,猛烈冲锋。战斗中,团长负伤,两个营长牺牲。经过血战肉搏,连破三道铁丝网,夺占外壕,摧毁碉堡,全歼守敌,终于控制了城东制高点,摧毁了县城赖以存在的天然屏障。当晚完成了对浮山城的大包围。15日清晨,新八师官兵从北门突破,几次冲进城内与日军展开巷战,肉搏拼杀,千余日军被歼大半,后主动撤出。一六六师在官雀、韩村、西佐岭层层设防,临汾来援的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多次冲锋,均被顽强阻击的一六六师官兵击退,坚守阵地两天两夜。16日晨,一六六师因伤亡过大,且三面受敌,在完成阻击任务后,撤出战斗。九十三军预备队新十师由杨村赶往增援时,一六六师已撤出战斗,新十师随即撤回。

此次攻城打援虽未赶走日军,但给驻浮日军以重创。战斗结束后,日军除用成群结队的牲口驮运尸首外,还用20多辆汽车装运尸首送往临汾。

柏树胡同阵地战

民国28年(1939)4月20日晨,国民党第九十三军第十师从四十里岭出发,将日军包围在米家垣柏树胡同一带。晚上12时,十师官兵卡住所有路口与沟口,在米家垣、张前岭、桐树凹一带布防。战斗开始后,日军在天坛山架设远程火炮轰击,在飞机狂轰滥炸的配合下,对十师阵地反复冲锋,多次展开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十师官兵从丁家圪塔一线撤出阵地,日军也从红土桥、郑家岭一线撤退。此役,双方伤亡惨重,一华里多长的胡同内尸横遍地,惨不忍睹。

赵城自卫反击战

赵城村战斗遗址民国30年(1941)6月阎六十一军军长吕瑞英率四十八师、六十九师及四十三军之四十六师共6000余人由襄陵出发占据临汾、青城、翼城等地,在日军庇护下,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8月8日薄一波通电阎锡山,要求立即停止事态的发展,共同抗日。但阎军一意孤行,杀害八路军协商干部多人。在此情形下,八路军调集部队决定对驻扎在本县西马、赵城、河潞一带的阎四十三军之四十六师进行反击。8月12日晚,八路军三八六旅、二一二旅在旅长孙定国、参谋长周希汉的带领下,分别从秦家圪塔、史演河出发,分两路用钳形战术连夜夹击驻赵城、西马一带的二○七团和二○八团。三八六旅经卫庄、浇底、南岭、河潞、杨阁突袭西马,并于拂晓攻克西马,生浮二○七团团长高桥;二一二旅则直捣赵城,钳制二○八团。至次日上午9时,在与三八六旅两面夹击后攻下赵城,活捉二○八团团长李希汉。此战历时5个多小时,毙伤阎军1000余人,生俘76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18挺,步枪300余支。

佛庙岭突围战

赵城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二一二旅旅部连同五十四团、五十六团及五十五团第八连等押上俘虏转移到岭东之佛庙岭地区进行短期休整。民国30年(1941)9月22日黄昏,旅司令部接到发现日军的情报后,立即派人侦察,但未发现日军。此次日伪"扫荡"是秘密进行的,战前旅部并未得到任何有关日军"扫荡"的情报,致使判断失误,除令部队加强警戒外,未作应有的防范准备。23日拂晓,日军奥村旅团7000余人突然包围二一二旅驻地。7时许,五十六团哨兵首先在香山岭发现日军,并立即阻击,接着驻扎在榆社、寺方园、西范村的旅直五十五团八连、五十六团也相继发现日军,至此,佛庙岭突围战全面展开。战斗打响后,各部队边阻击边向佛庙岭大庙集结,而佛庙岭正是日军合击的中心,所以一开始部队即陷入不利局面。此时驻扎在四十亩、东凹沟的五十四团听到激烈的枪炮声后,立即率领3个连占领佛庙岭的毛毛山和正沟阵地,阻击由寨圪塔村迂回的日军,掩护全旅主力上山占领制高点。9时许,日军出动飞机7架配合作战,旅直部队受日机的威胁最大,部队时起时伏,行进缓慢。当全旅集结于佛庙岭主峰后,岭东又发现大批日军,五十六团急占大庙以北高地,旅直机炮连火力支援,战斗异常激烈。日军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轮番向二一二旅阵地进攻,双方短兵相交,展开白刃格斗。下午3时许,全旅开始突围,旅司令部从日军接合部向段峪方向突围,五十四团向西北方向突围,五十六团、五十五团八连向青城地区突围。战至黄昏,二一二旅全部突破重围,打破日军围歼二一二旅的企图。此战,共毙伤日军400余人。

"四·一五"战役

民国31年(1942)1月中旬,日军在同蒲铁路沿线集结兵力,以四十一师团为主,辅以阎三十六师一部约7000余人,向青城县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根据地军民经20余天的艰苦奋战,粉碎了日军的春季"扫荡"。阎六十一军调集所部接管了日军"扫荡"过的四十里岭及佛庙岭以西大部地区,浮山、青城抗日政权几乎全被摧毁,村、闾长以上干部被杀者甚多,青城游击队及公安局亦遭严重破坏。阎六十一军联日反共,多次侵扰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二九师在一再忍让之后决定发起自卫反击战。

是役,一二九师参战部队共有4个旅10个团,总兵力达2万余人。4月14日下午3时,部队从沁河沿岸的界村、郎寨等地出发,急行军70余公里到达出击地点。兵力部署是:陈锡联、谢富治率三八五旅、决一旅之二十五团为右纵队攻击阎六十九师,李聚奎、刘忠、周希汉率三八六旅之七七二团、十六团,决一旅之三十八团及二一二旅为左纵队,攻打阎四十六师、四十八师,战线南北长达60余里。4月15日拂晓,一二九师全线发起猛攻,青城方面在右纵队的勇猛打击下,仅用4个多小时便摧毁阎军团以下机构,攻克天坛山、米家垣、大圪塔山等阵地,大部官兵被俘,至上午10时战斗即告结束。浮山方面在左纵队的严厉打击下,战斗进行的较顺利,只有阎二○四团较顽固,战斗激烈,到上午12时,全歼二○四团,团长被击毙,攻克茶坊、杨家掌、李家堡、胡子岭等据点。此战共毙伤阎军392人,生俘665人,缴获轻重机枪48挺,步枪350余支。

此役中的李家堡歼灭战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李家堡地处柏寺梁的前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阎军在此配置1个团的重兵把守。战斗开始后,营长李德生率领一个加强营计5个连600余人,以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战法,个个击破。最后对顽抗阎军则实施军事突破,经过短兵相接的艰苦战斗,全歼阎军。此战,共毙伤阎军200多人,生俘副团长以下380余人,为"四一五"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斗结束后,阎六十一军军长梁培璜向八路军致信 表示愿意和谈,但在谈判即将结束时,却暗自组织4个团的兵力,于6月20日再次向驻浮的八路军五十四团及县游击队发起进攻,在八路军的还击下,很快被击退。7月21日夜,阎军全部撤退到汾河以西地区。

西佐岭伏击战

民国32年(1943)2月,县游击大队在大队副王春生率领下,于前一天设伏于西佐岭公路两侧。次日,日军1个中队50余人从临汾沿公路徐徐向浮山城开进。当日军钻入伏击圈时,大队副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奋勇冲锋,与日军白刃格斗,激战10余分钟,毙伤日军10余人,缴获三八式步枪2支。战斗中王春生中弹牺牲。

双龙桥伏击战

双龙桥位于县城西南梁村沟,是驻浮山城日军与驻响水河日军联络必经之要地。侵浮日军随着据点的增设,深感兵力不足,因此虚张声势,频繁调防。八路军太岳二分区之五十四团三连二排奉命在双龙桥伏击调防日军,参战部队还有同蒲支队的张国栋部。战斗部署是:北坡下古庙内埋伏1个排,配机枪1挺,予以正面阻击;南坡顶、城南沟、北坡柏树下各埋伏1个班,从四面夹击日军。另在梁村坟设伏1个班,县游击队配合;上北陈埋伏两个班,他们的任务是阻击响水河的援军。

民国32年(1943)4月11日夜,按照部署,参战部队在第三军分区情报处副处长北沙的带领下进入伏击阵地。次日晨,从响水河到县城调防的日伪军1个排进入伏击圈,待前面3个尖兵过去后,大队日伪刚行至双龙桥上时,北沙一声令下,机枪手首先命中日军机枪射手,紧接着三面沟崖一齐开火,霎时弹如雨下,杀声四起,日伪晕头转向,溃不成军,有的沿河逃跑,有的钻入桥下,经过30分钟的激战,日伪军全部缴械投降。此战除3个尖兵逃脱外,共击毙日军9人,生俘玉内小队长等4人,缴获轻机枪1挺,望远镜1架,手、步枪多支。

天坛山战斗

天坛山据点常驻伪军1个小分队20余人,修筑有1个三层大碉堡和3个地堡,四周设置铁丝网和壕沟。民国32年(1943)12月18日,县游击大队决定拔掉这个伪军据点。战前,游击大队通过天坛山村内线"伪村长"串通好据点内的1名伪军作内应,规定了行动时间和暗号。晚上,游击大队二连从徐家安子出发,到晚11时已隐蔽于天坛山东北200米处。二连指导员姚思程率一、二、三班班长接近据点观察信号。不久,内应发出信号,一班迅速搭好跳板,快速通过外壕直奔碉堡,占领制高点;三班则冲入碉堡,俘虏了梦中的伪军;二班分3个小组在内应的引导下搜俘地堡内的伪军。战斗仅用5分钟,俘日伪军小队长以下15人,缴获步枪15支,游击队无一人伤亡。

吕寨奔袭战

民国33年(1944)4月24日,太岳二一二旅之五十四团从县城北的红土岭出发,从日军占据的县城附近和四十八师防区边沿穿过,奔袭在吕寨村一带抢粮、抓丁的阎临汾县政府及保安团约800余人。25日佛晓,五十四团集结在婆婆神高地后,一、三连奔袭吕寨、蔡家坡之保安团,二连向槐埝一带警戒,四连作为预备队。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击毙阎临汾县长朱时毅以下数10人,俘100余人,缴获轻机枪6挺,步枪百余支,布匹18捆。

赵城反袭击战

民国33年(1944)5月中旬,根据第一军分区的指示,太岳二一二旅五十四团第一、二、三连由金世柏率领到西马以西打击抢粮之日、阎军。时,团长王墉带四连、一连三排、机枪连及团部驻在赵城村。5月17日夜,阎六十九师乘五十四团守备空虚之机,分3路包围了赵城:一路约1个团经秦家圪塔向赵城侧后迂回;一路约1个团经滑家河进至河潞村,策应赵城,阻击五十四团回援部队;另一路则经滑家河从正面攻击赵城村。五十四团当时的部署是:四连守赵城西北角,警戒滑家河方向;一连三排守赵城东边的东沟;团部仍驻赵城村。子夜至18日凌晨,四连哨兵及当地民兵先后向连长郭万庆报告情况有异,但郭万庆置之不理,未向团部报告。拂晓,战斗首先在赵城村背后的高地打响,团长王墉急带团部、二连和机枪连数十人奔向高地,并急令通信员速调四连1个排,但只来了1个步枪班。王塘团长指挥不足百人的队伍与阎军激战了1个多小时后,终因力量悬殊而撤出阵地,阎军一度占领赵城村。一连三排因情况不明,急上高地迎战,被阎军压回赵城村时,团部已空无一人,撤退中遇到四连,遂兵合一处。此时,连长郭万庆仍不令部队占领阵地抗击阎军,却把部队带入滑家河沟里,被阎军重重包围。郭万庆令干部、战士投降,排长刘长珍带领全连拒不投降,正在危急之际,五十七团赶来解救,从米家垣向滑家河压下来,阎军当即崩溃,郭万庆尾随溃兵投降阎军。四连、一连三排乘胜追击,俘获阎军18人。在外活动的一、二、三连在金世柏的带领下火速回援,河潞阎军与五十四团的3个连刚一接触即仓慌撤退,战斗即告结束。此战共毙伤阎六十九师100余人,俘虏18人,缴获机枪1挺,掷弹筒1个,步枪10余支。

青浮战役

民国33年(1944)1月28日第二战区总参赞杨澄源、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璜率第四十八师、第六十九师、第七十二师及第五专署保安第五团、第九团与第五专署县区村政权万余人,经襄陵桥、史村桥再渡汾河,实施其"开展汾东"、"收复失地"的计划。第六十一军主力驻于柏村、天坛山、梁家河等地,军部驻扎于东张村。阎军进驻浮南后,从2月7日开始,多次进攻太岳部队防线,并与日伪秘密会谈,签订了《各部队对日本军之协定书》,与日军互相配合,和平共处,信使不断。针对此种情形,中共中央北方局于4月5日提出抓住机会,消灭第六十一军一部的对策,在报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批准后,指示太岳和太行部队在太岳军区副司令员谢富治、副政委王新亭的统一指挥下,连续发动两次青浮战役。

第一次青浮战役4月28日开始,参战部队有三八六旅之七七二团、二十团、十七团、决一旅之三十八团、二十五团等。当日,三八六旅一部袭击陈家圪塔阎军,三十八团一部袭击张庄、车家庄等地阎军。5月3日日军王村据点让给阎四十八师1个团驻防。5月19日三十八团主攻,二十五团、十七团、七七二团配合打援,全歼王村阎军,俘营长以下160余人;并伏击前来增援的四十八师第三团,毙伤100余人,俘50余人。5月25日第六十一军与日军联合分4路向太岳部队进攻,太岳二十五团、三十八团分别在霍寨堡、杨村河阻击,打退阎军的4次攻击。5月30日日军从临汾、洪洞等地抽调400余人,与阎四十八师配合,进攻杨家掌、上寨地区。6月12日太岳二十五团、三十八团一部奔袭杨家掌,打退阎援军的4次冲击,全歼阎四十八师第一团两个营及团直属队,毙伤200余人,生俘500余人。6月24日第六十一军团以上军官参观由梁培璜亲自指挥第七十二师向高村阵地的进攻,经过激战,重创阎七十二师,击毙400余人。至此第一次青浮战役结束。从阎军东渡到7月上旬,被太岳部队共毙伤2766人,生俘1070人。

此战役后,阎锡山不甘心失败,又与总参赞杨澄源密谋,确定"巩固与开展"的作战原则,对战略部署作了重新调整。为进一步打击阎军,歼灭第六十一军的主力,太岳部队决定再次发起青浮战役。

第二次青浮战役9月8日开始,参战部队除太岳部队外,还有太行部队一部,总兵力共计12个团,分为左、中、右3个纵队。配合参战的有汾东支队和浮山、襄曲、临浮游击队及洪洞、青城、霍县、安泽、翼城、沁水、士敏等11个县的游击大队(独立营)等。此役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9月8日开始,左纵队进攻驻徐家安子村的阎七十二师之二一五团和二一四团第二营,毙伤600余人,生俘100余人;中央纵队向驻柏村的阎七十二师师部及二一六团进攻,将其全歼;右纵队攻击岭上村的阎七十二师之二一四团,歼其两个营。此次战斗全歼阎七十二师,仅剩400余人退往浮西南之梁家河、上北陈一带。遭此打击后,阎四十八师收缩在大卫、西王,阎六十八师撤至陕曲、月山岭,阎六十九师之二○五团撤至陈家圪塔。阎见其主力被歼,急调第十九军三十七师东渡增援。9月13日太岳部队重新组成左右两个纵队,在浮南开始了第二期作战。9月15日左纵队经一昼夜激战,攻克古堆、山底、契里、南沟楞、史村、南畔、续家庄等7个据点,毙俘300余人。13日右纵队奔袭槐埝等地,歼灭阎三十七师师部及第二团大部,俘300余人。正当战役开展之际,驻临屯公路之日军为给阎军解围,纠集4000余人于18日分4路进攻太岳、太行部队,第二次青浮战役宣告结束。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93次,毙伤日军13人,阎军2418人;俘阎军1532人,其中将级军官6人。

柏村围歼战

民国33年(1944)9月8日太岳、太行部队发起第二次青浮战役,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攻克徐家安子、柏村和岭上。柏村是阎七十二师师部及二一六团驻地,中央纵队在张祖琼、刘金轩统一指挥下,由七七二团和二十团主攻,十七团、五十七团在贾庄、聚粮、小邢一线设伏打援。当时参加战斗指挥的还有符先辉、尤太忠等。8日午夜战斗正式打响,主攻部队在扫清外围后,于黎明从南阁楼两侧发起总攻,一举突进前沿阵地,逼近七十二师指挥部,阎军凭借炮楼组织反扑,战斗非常激烈。主攻部队用手榴弹消灭炮楼内的阎军后,与阎军展开村落战,经一昼夜激战,9月10日阎军退出核心阵地。此时,阎援军已被击退,左右纵队也先后攻克徐家安子和岭上,村内阎军孤立无援,已成瓮中之鳖。当晚,阎军欲掘穴逃遁,太岳部队即组织火力,再次进攻,突破阎军防线,将其全歼。此战,除师长郭唐贤逃脱外,其余900余人全被歼灭。

挂南战斗

民国33年(1944)10月2日深夜11时,县游击大队1中队从龙王庙回撤途中,经县西南挂南村时,前卫在村口发现村里有阎军,连长邓正才即派人抓获阎军哨兵。经审问、侦察,该村驻有阎六十一军1个连,住在一个院落的4个窑洞内。邓连长当即决定包围消灭该股阎军。一连一排勇猛冲进院内,与阎军展开白刃格斗,在刺死数十人后,将其压缩在窑洞内,阎军拒不投降,在游击大队猛烈火力的进攻下,全歼阎军。此战,共毙阎军50余人,生俘30余人,缴获机枪6挺,小炮4门,步枪70余支,弹药一批。

中村伏击战

日军侵浮后,县城常驻日军80余人,伪军3个中队200余人。为保护临浮公路畅通,驻城伪军每次约1个中队(80余人)每隔2~3天即西去与临汾伪军在两县交界处相会。民国34年(1945)6月23日,县游击大队决定在中村东南设伏。24日大队一、二连在大队长王振邦的带领下,从平里村出发,于拂晓集结在中村东侧。1连由邓正才带领埋伏于中村东北侧30米处的垄坎下,迎击东来伪军;二连两个排由张清臣带领,埋伏于北侧50米处,担任侧击;另一个排由排长陈志荣带领,埋伏于中村以东400米处凹道北侧,断其后路。8时许,伪军一个中队大摇大摆向伏击圈走来,当行至20米处时,大队长王振邦一声枪响,机枪、步枪猛烈开火,排排手榴弹在伪军中间开花。随着冲锋号声,游击大队战士冲向伪军,把伪军包围压缩在公路一侧的低凹处,迫使伪军全部投降。战斗前后持续约10分钟,击毙日伪13人,伤15人,俘50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80余支,子弹2500余发。

赵庄桥伏击战

民国34年(1945)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驻浮日军1个中队约百余人,拒不向八路军投降,企图西窜临汾与驻临日军相汇合。一天,县游击大队正在中村吃饭,发现驻浮日军沿公路向临汾逃跑,大队长王振邦迅速带领部队进入赵庄桥伏击阵地。一连占领右侧高地,二连占领左侧高地,居高临下,形成口袋。当日军全部钻进口袋时,一、二连猛烈开火,日军仓惶退往一个高地顽抗。二连二班、六班、七班在火力掩护下分3路向日军攻击。七班首先接近日军,投出一排手榴弹后冲入阵中,同日军肉搏。七班战士张洪福、郑学胜、刘秀成3人将日军中队长围住,刘秀成一枪刺入日中队长脑后,其余日军见中队长已死,阵势大乱,二连乘势冲入。经半小时激战,毙日军中队长以下10余人,缴获日军指挥刀1把,轻机枪1挺,长短枪数十支以及装满弹药物资的马车13辆。

临浮战役

民国35年(1946)6月26日国民党撕毁一切和谈协议,内战全面爆发。8月中旬,胡宗南整编第三十师和其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整编第一师第一旅共4个旅,从黄河以西调回晋南,企图压第四纵队和太岳部队主力于洪洞、赵城地区决战。阎锡山则配合胡宗南,把临汾以南移交给胡宗南,将其4个师的残部北调,与平遥、介休地区的第三十四军汇合,集结于介休县义棠地区,准备和胡宗南南北夹击。根据以上情况,第四纵队和太岳部队决定在胡宗南部队北进之时,寻机在临、浮地区歼灭胡宗南军1~2个旅。第四纵队和太岳部队之二十四旅在灵石、平遥阻阎南下后,将主力第十、十一、十三旅集中于洪洞东南地区。9月12日胡宗南部二十七旅、一六七旅分别由临汾之史村、赵曲和翼城出发,向本县境内进犯。13日佛晓,警卫五团与胡军先头部队在蒙城打响,连续顽强阻击了3个小时,迟滞了胡军行动,掩护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安全转移。19日警卫五团三营又在梁家河布阵,再次阻击胡军。20日10时许,胡军开始向三营进攻,遭三营炮火猛烈打击,此后,曾5次与三营争夺阵地。胡军一度突入阵地,在八连、九连的紧密配合下,歼其200余人,迫胡军退守梁家河。21日拂晓,三营在打退胡军3次进攻后奉命转移到天坛山待机。22日胡军整编第一师之一六七旅和整编第三十师二十七旅占据浮山城。同日即被第四纵队十三旅一部和太岳第二军分区部队包围。为策应县城胡军,胡宗南整编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从临汾沿临浮公路东进,22日夜,胡军第二团进至官雀、南北韩村后即陷入第十一旅和第十三旅之三十八团的包围之中。23日凌晨,驻浮胡军及临汾整编第一师第一旅旅部率第一团由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向胡第二团增援。陈赓、谢富治以第十三旅主力和太岳第二军分区部队阻击浮山胡军西援,以第十旅歼灭东援胡军。当日黄昏,第四纵队即对官雀、陈埝之胡宗南第二团、第一旅旅部及第一团发起总攻,经一夜激战,24日拂晓,全歼胡宗南"天下第一旅"旅部及2个团,共毙伤2000余人,俘旅长黄正诚以下2500余人。西援胡军之一六九旅在遭受太岳部队严厉打击后,于24日晨进至官雀、陈埝一带,见"天下第一旅"被歼,速退临汾县底镇。第十三旅跟踪追击,当晚歼其一部1000余人,胡军败归临汾,临浮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