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匡正社会风气的清新读本对加强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大有裨益
——读《于成龙传》有感
◆ 张 勃

由作家王振川编著的《于成龙传》共十二章,大约20余万字。作者以独到的时代视角、得当的辨析取舍,让这位廉吏从历史深处走来,呼之欲出,书虽读完了,仍觉意犹未荆认为它是匡正当今社会风气的清新读本,对加强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实现革弊正风、廉洁发展大有裨益。

一、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褒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明万历年间出生于吕梁方山县下昔乡来堡村,四十五岁时才出仕任广西罗城县令,其官场生涯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只相当于其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从知县到两江总督,三次被举"卓异",以突出的政绩和廉洁的作风,深得百姓爱戴。去世后,康熙皇帝追封谥号"清端",授予"太子太保",并为其亲撰碑文,给其隆重赐葬,在其南巡回京后的一份诏书中称于成龙"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

二、走进于成龙的精神世界,领略其"六廉"之清风

有人说,读一部好书,就如同结识一位高尚的人,在阅读中我不知不觉间走进于公的精神世界,细品"六廉"之清风,才真正领略了一代廉吏于成龙不平凡的一生。

(一)廉善,平易近人善待百姓

廉善,即清廉而有仁爱。于成龙首先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善吏。江南的土地上,人们常常看见于成龙身着布衣,微服私访,了解底层情况,访查民间疾苦,还在县城建学校,供学生读书,建养济院,收养孤寡老人。

有一个情节十分感人,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吼道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成龙凛然正气地回答:"五马分尸也要开仓1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于成龙死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

(二)廉能,政绩卓著蜚声朝野

廉能,即清廉而能干。于成龙乡间问贫、田间耕作、深入匪巢、缉捉盗贼、平反冤案、救助孤儿,件件历历在目;他不畏权势、嫉恶如仇,严整吏治、革除积弊,事事震撼人心。

于成龙上任后的政绩,受到了上级官员的表扬。广西巡抚金光祖与两广总督卢兴祖向朝廷保举于成龙,其评语为:"罗城在深山之间,猺狑顽悍。成龙洁己爱民,建学宫,创养济院,任事练达,堪列卓异"。福建巡抚吴兴祚称于成龙执法公正,消除积弊,不收下属馈送,性甘淡泊,吏畏民怀,为闵省廉能第一。

(三)廉敬,淡泊名利誓言自警

廉敬,即清廉而能敬己、敬人、敬业。人不敬己,则不会敬人,又何谈敬业?于成龙在外当官多年,一直奉行当年离别家乡时"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自警。

于成龙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场,但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布衣粗食、节俭清苦、简朴出行、秉公办事,与老百姓忧乐与共。临别罗城,出现了百姓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于成龙于任上病逝,人们在他的寝室看到的只是"青灯布幔,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四)廉正,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廉正,即清廉而心正、身正、行正。于成龙极力推行一系列措施,兴清廉之风。他的清廉节俭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身正、行正,既规范着自己,也影响着他人。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明清以来,江南世风日下,士大夫之间互相攀比之风日盛,以求突显自己的社会地位。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在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无论官职大孝身处何时何地,于成龙都敢于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

(五)廉法,执法公正铁面无私

廉法,即廉洁而又守法不失、执法不移。于成龙生逢乱世,各种刑讼案件层出不穷,他词讼断狱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为民伸冤,被百姓呼为"于青天"。

正如他所言:"时法令太严,有犯必杀;情谊为重,婚娶丧祭民间之礼,一行无不达之隐。罗城之治,如斯而已。"换句话说,就是对犯罪分子像冬天一样寒冷,对平民百姓像春天一样温暖,对犯罪分子用霹雳手段,对平民百姓用慈悲心肠。如何惩治贪官污吏,这是封建社会的大问题、老问题,于成龙说,这也不难治理,发现一个,就清除一个。

(六)廉辩,明辨是非造福人民

廉辩,即清廉而明辨是非。于成龙上任时发誓不以温饱为志,不昧天理良心。面对是非曲直,他始终以"天理良心"作为其判断的准绳,最终达到了他追求的至高境界。

清康熙年间,于成龙新任福建按察使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他认为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他不顾自身安危,运用计谋,向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三、《于成龙传》是匡正当今社会风气的清新读本,对加强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大有裨益

在字里行间细品其"六廉"之清风,于公那"天理良心"的为官誓言、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他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是他始终以"天理良心"作为其判断的准绳,严于律己的结果。书虽读完了,但于成龙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品性,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传递着对正气的称颂和美德的褒奖,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他的官民观、政绩观以及廉政观,体现了其时代民本思想的最高境界。

虽然三百多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巨大变迁,但于成龙精神仍有现实意义。特别是面对当前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对加强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匡正当今社会风气,实现革弊正风廉洁发展大有裨益。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像于成龙那样将"天理良心"作为为官做人的信条,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常饮一杯止贪治欲廉政羹,用来清洗心灵之垢;以廉自省,常修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怀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记履职之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