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实现"三大转变" 诠释诚信内涵

本报讯浮山农商银行在开展"诚信、敬业、文明、合规"核心价值观活动以来,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多措并举营造"诚信"氛围,县域信用环境取得明显转变。

一是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从"贷款"到"取款"的转变。该行积极与县政府汇报沟通,由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浮山农商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红头文件,同时与各行政村村委会共同负责本村各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组成信息采集工作小组,从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优先信贷配置,简化审批手续,提高信用贷款额度,实施优惠贷款利率。对失信农户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使其"一处失信,寸步难行"。比如:槐埝乡灵中村王海江,以种植有机绿芦笋为主,最近几年芦笋的价格较好,老王在原有200亩芦笋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每逢用款时,老王总是拿着评级授信的190万元贷款证来农商行,进门便高兴的说:"我又来拿钱了,现在贷款跟取款一样,真是方便。"

二是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实现从"催贷"到"主动"的转变。该行采取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结合"青年信用示范农户试点"、"农村妇女担保贴息贷款"等工作加强信用知识宣传,引导农户争当信用户,发挥信用典型示范效应;并将每月21号定为贷款结息日,为贷户制订手机短信提醒、交通LED屏宣传不讲信用的后果以及征信的意义。比如:贷户刘大姐拿着柜台打印出来的还息凭证说:"现在一出门就能看见交通屏信用社的温馨提示,到21号还利息根本忘不了。"

三是加大支农扶小力度,实现从"违约"到"合作"的转变。该行对春耕农业生产资金优先安排,对政府鼓励的主导农业项目所需资金优先满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支持计生困难户、经济困难学生、创业青年、创业妇女、贫困党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弱势群体。以前农户计算着从农信社借款利息高、手续又麻烦,好不容易贷上款的人在贷款到期时相互观望着,看到身边讲信用的农户,一次次的在农信社支持后致富,信用意识发生了改变,搞农作物加工的王全倩说:"以前有货不敢接,怕资金周转不开,现在只要讲信用,农商行随时支持,相互盈利就是好。"

(李 莉)